患者隔离期间要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当临床感染症状好转或痊愈,标本连续2 次(间隔应大于 24h)耐药菌培养阴性或感染已经痊愈但无标本可送,方可解除隔离。
医院感染常见多重耐药菌有哪些?
答:2017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13项指标中监测的多重耐药菌主要包括:五类七种
第一类: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
①大肠埃希菌;
②肺炎克雷伯菌;
第二类:
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第三类: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④粪肠球菌;
⑤屎肠球菌;
第四类:
⑥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A)
第五类:
⑦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E)。
判断方法见:临床常见多重耐药菌判定方法
发现多重耐药菌株处理的程序:
答:医务人员应提高病原学标本的送检率,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或调整抗菌药物。并追踪检验结果,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
1)流程
检验科微生物室及时报告→所在科室、院感科→科室医师开具“接触隔离”医嘱,病程录中记录,报告科主任→护士采取“接触隔离”措施→护士挂标识牌→告知并指导保洁员进行隔离病房清洁和消毒工作→护士在晨交班通报。
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流程
2)隔离措施包括:
①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
②轮椅、推车、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医疗仪器用75%酒精擦拭;环境及其它物体表面用 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30 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
③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环境、地面应立即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或者疑似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消毒频次。
④有明确污染的床单被服应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包裹,并在标签上注明“多重耐药菌感染”。
⑤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按医疗废物处理。
细菌多重耐药病人何时解除隔离?
答:患者隔离期间要定期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当临床感染症状好转或痊愈,标本连续2 次(间隔应大于 24h)耐药菌培养阴性或感染已经痊愈但无标本可送,方可解除隔离。
参考文献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1-2009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