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毅讯|JACC子刊:基于AI的心超单动图就可以诊断HFpEF
每日毅讯+
相对于人工智能(AI)图像识别技术在肿瘤诊断方面的广泛应用,AI在心血管领域中的图像识别与诊断中应用较少。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占据了心力衰竭患者的1/2左右,且具有相似的心血管风险,目前又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对HFpEF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但是,临床上基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心超图像进行的HFpEF诊断,过程相当繁琐。近期,JACC:Advances杂志发表了一篇基于AI的心超单动图诊断HFpEF的研究,显示了较高的诊断效能。
研究者们开发了一种3D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基于患者经胸心超(TTE)心尖四腔心切面的单动图视频片段上进行训练,对HFpEF患者(定义为:心力衰竭诊断+射血分数≥50%+左心室充盈压增加的超声心动图证据)与无HFpEF患者(射血分数≥50%+未诊断心力衰竭+左心室充盈压正常)进行甄别。模型输出分为HFpEF、无HFpEF或不确定。在独立的多点数据集中评估算法诊断性能,并与之前验证的HFpEF临床评分进行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训练和验证集包括2,971例HFpEF病例和3,785例对照,AI算法表现了出色的区分能力(ROC曲线下面积:0.97 [95% CI:0.96-0.97]和0.95 [95% CI:0.93-0.96]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在独立测试集中(646例病例,638例对照),94例(7.3%)未确诊;临床相关亚组中保持了高敏感性(87.8%;95% CI:84.5%-90.9%)和特异性(81.9%;95% CI:78.2%-85.6%),且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和再现性。与临床上常用的几个HFpEF评分(心力衰竭协会预测试评分、超声心动图和利尿钠肽评分、功能测试 HFA-PEFF评分以及H2FPEF评分)相比,在两个测试人群中,AI算法的正确重新分类(NRI)分别为73.5%和73.6%。随访期间(中位2.3年 [IQR:0.5-5.6] 年),444名患者(34.6%)死亡。根据AI算法分类为HFpEF的患者死亡率较高(HR=1.9 [95% CI:1.5-2.4])。
“毅讯点评”
本研究充分利用了人工智能区分1和0的暗箱操作特性,在忽略了患者临床特征的情况上,利用单独片段的常规经胸心超四腔心切面的动图信息,进行了HFpEF的筛查,成功构建了算法模型并在外部测试集获得了80%以上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本研究与其他心超AI算法一样,将有助于推动HFpEF的心超初筛,期待以后这些算法能与硬件软件结合,帮助心超医师在切面获取后就能提示高度怀疑HFpEF的信号,切实提高HFpEF的早筛效率。如果结合目前明确有效的HFpEF早期治疗药物,这将极大程度的改善心衰治疗的现状。
参考文献:
https://www.jacc.org/doi/10.1016/j.jacadv.2023.100452
本文技术观点不代表CCI观点
作者简介
张毅,FACC,FESC,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泛血管中心主任;同济大学研究员、副教授、博导;CCI执行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副主委;上海医学会高血压学组副组长;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
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扫码关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