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药菌患者废弃物用(双层)医疗废物专用收集袋\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对策||医院感染应对策略与质量控制-2023
4.8.1 基本要求
4.8.1.1 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结合实际工作,制订并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预防与控制措施。
4.8.1.2 有多部门(临床科室、微生物实验室或检验部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等)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合作机制。
4.8.1.3 至少每季度向全院公布临床常见分离细菌菌株及其药敏情况,包括全院和重点部门多重耐药菌的检出变化情况和感染趋势等。
4.8.2多重耐药菌的监测
4.8.2.1 监测方法
4.8.2.1.1监测方法包括日常监测、主动筛查和暴发监测。日常监测包括临床标本和环境 DRO监测;主动筛查是通过对无感染症状患者的标本(如鼻拭子、咽拭子、拭子或大便)进行培养、检测,发现 MDRO 定植者:暴发监测指重点关注短时间内一定区域患者分离的同种同源MDRO及其感染情聆熬况。
4.8.2.1.2除科学研究需要,不建议常规开展环境MDRO监测,仅当有流行病学证据提示MDRO的传播可能与医疗环境污染相关时才进行监测。
4.8.2.2监测指标
4.8.2.2.1 MDRO感染/定植现患率,指某个时间段内“MDRO感染及定植例数/目标监测人群总例数”的百分数表示。现患率是指流行的普遍程度,特定时间段内单位特定人群中MDRO感染 /定植的频数。
4.8.2.2.2 MDRO感染/定植发病率,以“新发的MDRO感染及定植例数/千住院日,或例/月”表示。发病率指特定时间段内单位特定人群中新发的 DRO 感染/定植的频数,说明新发或增加的DRO感染/定植的频率高低。
4.8.2.2.3MDRO绝对数及其在总分离细菌中所占比例(均去除重复菌株)。
4.8.3手卫生
4.8.3.1 手卫生设施基本配置包括流动水洗手池、非手触式水龙头、洗手液、干手设施(宜使用干手纸巾)、含醇类速干手消毒剂等。设置手卫生设施时应遵循方便可及原则。
4.8.3.2按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实施手卫生的 5个时刻,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实施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血液 /体液后以及接触患者环境后均应进行手卫生。
4.8.3.3手生方式包括洗手和卫生手消毒。当手部有肉眼可见的污染物时,应立即使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无可见污染物时宜使用含醇类的速干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
4.8.3.4开展多种形式的手卫生宣传活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与技能。
4.8.3.5开展手卫生检查与信息反馈,切实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和正确率。应符合WS/T313的要求。
4.8.4隔离
4.8.4.1应尽量单间安置MDRO感染/定植患者。无单间时,可将相同MDRO感染/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4.8.4.2不应将DRO感染/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手术后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4.8.4.3主动筛查发现的MDRO定植患者也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
4.8.4.4隔离房间或隔离区域应有专用隔离标识,并有注意事项提示。
4.8.4.5隔离房间诊疗用品应专人专用。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
4.8.4.6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采取标准预防,进出隔离房间、接触患者前后应扩行手卫生。当执行有产生飞沫的操作时,在有烧伤创面污染的环境工作时,或接触分泌物、压疮、引流伤口、粪便等排泄物以及造瘘管、造瘘袋时,应使用手套、防渗隔离衣和防护面屏/护目镜。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规范摘脱防护用品,并进行手卫生。
4.8.4.7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转科或到临床医技科室外出检查之前应当通知接诊的科室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4.8.4.8MDRO感染患者、定植者的隔离期限,原则上应隔离至MDRO感染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如为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还需连续两次培养阴性。
4.8.5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在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4.8.6环境和设备清洁消毒
4.8.6.1遵循先清洁,再消毒原则,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应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4.8.6.2 感染/定植 MDRO 患者使用的低度危险医疗器械宜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轮椅、车床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须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4.8.6.3常用环境和设备消毒方法
4.8.6.4 有效氯200~500mg/L消毒剂擦拭作用时间>30min;1000 mg/L二氧化氯消毒剂擦拭作用30min;
4.8.6.5 70%~80%(体积比)乙醇擦拭物体表面两遍,作用3min: 1000~2000mg/L季盐类消毒剂擦拭,作用时间15~30 min;酸性氧化电位水流动冲洗浸泡消毒,作用3~5min 或反复擦洗消毒5min; 1000~2000g/L过氧乙酸消毒剂擦拭,作用时间30 min;在密闭空间内,相对湿度>70%,采用浓度为60mg/m³的臭氧作用60~120min:紫外线灯消毒物体表面,作用30min;他符合有关规范的消毒产品如消毒湿巾,其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等应参照产品使用说明书。
4.8.6.6擦拭布巾、拖把、地巾宜采用集中机清洗、热力消毒、机械燥、装箱备用保存:不能集中处置的,应每次使用后进行清洗消毒,干燥保存。
4.8.6.7MDRO感染/定植患者诊疗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使用双层医疗废物专用收集袋,鹅颈结式分层封扎后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有关规定进行处置。
4.8.6.8患者出院或转往其他科室后,应执行终末消毒。
4.8.6.9环境表面检出MDRO时,应增加清洁和消毒频率
4.8.7多耐菌医院感染暴发控制
4.8.7.1 暴发调查
初步调查步骤包括初步评价、初步调查。在暴发原因尚未明确之前,可根据临床诊断及初步评价的结果,凭经验针对可能的传播途径采取措施。在暴发原因及传播方式的假设提出后,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评价防控措施效果,并据此直接检验初步假设是否正确。深入调查的方法有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干预试验、实验室检测等。医院感染暴发原因的假设最后均需通过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验证。
4.8.7.2暴发处置。
4.8.7.2.1 主动筛查识别感染和定植者。除常规临床标本检测发现 MDRO 感染者外,主动筛查是防范MDRO医院内传播,降低易感人群医院感染风险和改善预后的重要预防措施之一。
4.8.7.2.2 防止医务人员传播 MDRO 的措施包括手卫生,穿戴隔离衣、手套和防护面屏等措施的应用。
4.8.7.2.3减少环境污染,可选择终末清洁、消毒,使用专用设备和分组医疗护理等。在 ICU,建议将相同MDRO感染/定植患者安置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与其他患者分开护理人员也应独立轮班,实施分组护理。
4.8.7.2.4当MDRO 感染暴发且采取常规措施仍难以控制时,宜暂时关闭病房(区。对所有可能有MDRO 污染的仪器、设备进行全面清洗、消毒,同时对诊疗环境进行清洁消毒。发生 MDRO 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时,按《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理管理规范》的要求及时、准确报告。
4.8.8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4.8.8.1 严格掌握应用指征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
4.8.8.2 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学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4.8.8.3 尽早实施目标性治疗
尽量在抗菌治疗前及时留取相应合格标本送病原学检测,尽早查明感染源,有针对性的进行抗菌治疗
4.8.8.4正确解读临床微生物检查结果 区分感染病原菌和定植菌。
对于细菌培养结果,须综合标本采集部位和采集方法、菌种及其耐药性,以及抗菌治疗反应等鉴别感染菌和定植菌。由于细菌耐药监测数据可能高于临床实际情况,须遵循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的感染诊治指南,结合患者实阿情况作出客观分析,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减少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或联合使用抗菌药物。
4.8.8.5 结合药物PK/PD特点选择合适的抗药物
根据菌谱、菌活性、药物经济学以及药物PK/PD 特点等,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给药间隔、给药途径以及疗程。优先选择窄谱、高效、价廉的抗菌药物,避免无指征联合用药和局部用药,减少不必要的静脉输注抗菌药物。
4.8.8.6规范预防用药
严格掌握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指征和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
4.8.9培训、宣传和教育
4.8.9.1 培训
培训要点包括MDRO 概念、分类、判断标准、流行现状、传播途径及危险因素,MDRO预防及控制的管理要求,隔离措施,感染和定植等相关知识,以及手卫生、职业防护、医疗废物处理等。可以采用岗前培训、继续教育、专题讲座等方式,亦可观看宣传教育片,接受现场指导等。
4.8.9.2 宣传
宣传要点包括强调标准预防,预防MDRO的产生及传播,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必须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实施严格的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措施,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等。医院可以利用橱窗、网络视频、宣传手册、电子显示屏等,以及电视、电台、报纸、杂志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进行宣传。
4.8.9.3 公众健康教育
教育公众了解MDRO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相关知识,指导住院患者及家居了解预防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注意手卫生。可以采用医护人员的口头宣教,播放宣教视频,开设健康教育宣传栏和讲座、患者课堂等群体性教育活动,针对MDRO 感染高危人群提供具体指导。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