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总投资90多亿”医院拟注销

2023-08-13 10:31   器械之家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至少159名医院院长、书记被查,尚不清楚此次注销是否与医疗反腐有关。

器械之家  

来源: 器械之家、中新财经

据河北青年报8月9日刊载的公告,拥有“亚洲最大肿瘤医院分院”之称的河北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拟向组织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注销登记。请债权人于公告发布之日起 45 日内向清算组申报债权,逾期不提出的按相关规定处理。

据此前媒体报道,这家医院总投资90多亿,民政部门系统查询显示,该院社会组织类型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注册资金只有200万元。

2020年1月21日该院步入施工阶段,开工近一年后于2020年11月24日获批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冶吉信健康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同设置,2021年11月5日完成注册。

目前该医院项目建设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今年4月医院3号综合住院楼主体结构封顶。据河北日报报道,该项目位于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建筑面积59.38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门诊楼、医技楼、住院楼、质子放疗中心等,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最具实力的肿瘤诊断、治疗和研究中心。

作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标志性项目,这一重金投建,规模巨大的医院突然申请注销,受到了各界纷纷关注。

01、媒体接获举报,背后公司疑为假国企

2023年7月份,中新财经接到举报,河北医院的设置方之一中冶吉信疑似为“假国企”。 

据中新财经查证,在企查查、爱企查等信息查询平台上,康和信和其子公司中冶吉信的企业类型标识中,含有“国有控股企业”或“国有企业”。对于这类标识的确定,平台工作人员表示,平台会进行股权穿透,国资控股50%以上一般就会标识为“国企”。 

天眼查上的康和信股权穿透图显示,吉林信托100%持股康和信,而吉林信托的实际控制人是吉林省财政厅。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股东及出资信息也显示,康和信的股东为吉林信托。另,吉林信托官网显示,其由吉林省财政厅代表吉林省政府持股97.496%。

而康和信则为中冶吉信的大股东,注资47700万元,持股99.58%。中冶吉信另一股东为国有企业中国中冶全资子公司中冶国际,但持股仅0.42%,并未控股。

如果从工商信息的表面看,康和信、中冶吉信属于国有企业吉林信托的子公司、孙公司。

但是,中新财经记者在吉林信托官网披露的组织架构中并未找到康和信这一子公司。在吉林信托公布的2022年度报告中,也没有找到康和信的名字。

且据其核查,中冶吉信控股股东康和信注册资金来源不明,社保参保人数为0,股权变更亦存在疑点。中新财经致电吉林信托询问康和信是否属于其子公司,吉林信托工作人员表示“没听说过”这一子公司。

法律专家表示,从现有信息看,康和信和其持股99.58%的中冶吉信的国企身份确实存疑。 

02、多次更名,设置过程存疑

此外,该院的设置过程也存在诸多疑点。

根据相关规定,新建医院需要提前向相关部门提出建设申请,获得批准后方可动工。但河北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未批先建,违反了这一法规。

医院还多次更名,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分院”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廊坊院区”,再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北医院”,最后到“河北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一共更名三次,令外界质疑其合法性和稳定性。

廊坊市政府官网信息显示,2019年2月,廊坊市政府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建设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分院。

2019年5月13日,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中冶”)在北京签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廊坊院区项目三方合作框架协议》。

随后在2020年1月2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分院(廊坊院区)项目开工推进会召开项目开工建设。

2020年11月24日,河北省卫健委才批复设置。但值得关注的是,此时获得正式批复的主体之一由中国中冶变为了中冶吉信,也就是中新财经揭露的疑似“假国企”。

中新财经提出质疑,如从工商信息看,中冶吉信实际控制人为吉林省财政厅,属于国企;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为公立医院,但两者共同设置的河北医院却是“民办非企业单位”。如果中冶吉信当真为“国企”,为何与一家公立医院共同设置了一家“民办非企业单位”医院?

目前各方尚未回复这一质疑,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官网上的“河北医院”字样已经消失。

03、开启集中整治

国务院国资委长期以来对打击假冒国企高度重视。

4月26日,国务院国资委公示了第三批共295家假冒中央企业的名单。这已经是国资委近三年第三次公布假央企名单。三次累计公示的假央企数量超1000家。国资委表示,请社会各界提高警惕,如发现其违法犯罪行为,请尽快到公安机关报案。

近日,一场医疗反腐热潮也进行的如火如荼。

7月15日,国家医保局、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2023年医疗保障基金飞行检查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彻查医药领域各类违法违规行为。7月21日,国家卫健委会同教育部、公安部等十部门联合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开展为期1年的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至少159名医院院长、书记被查,尚不清楚此次注销是否与医疗反腐有关。

北京市高默克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宗海潮分析,法律上,申请注销登记意味着原开办单位(股东)想要终止该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法律主体资格,有可能是注销不开了,也可能是换一种开法,具体要看投资人和政府主管部门的决策。这也间接证明了该项目设立、审批、投资、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无法简单调整完善,只能采取注销模式。

后续,“亚洲最大肿瘤医院分院”究竟能否重开,注销背后还有多少故事隐藏,器械之家将持续关注。

END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肿瘤医院,投资,注销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