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操作规程

2023-08-13 12:20

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进行针刺、微创等操作时应根据可能的暴露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进行大量不保留灌肠时应着防水隔离服、戴手套,必要时戴防护面罩等。

环境管理

1.建筑布局:   

(1)诊室、治疗室应操持通风良好,必要进行空气消毒。   

(2)接诊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后应根据疾病传播特点采取恰当的空气消毒措施。   

(3)微创治疗室应独立设置,不应与换药室等其他治疗室共用。应划分无菌准备区、治疗区,区域之间要有实际隔断,非医务人员不得进入或穿行无菌准备区。空气消毒可采用空气消毒器、紫外线灯照射以及其他符合空气的空气消毒方法及设备。 

2.物体表面清洁消毒:   

(1)遵循先清洁、再消毒、湿式卫生的原则。无明显污染时以清水清洁为主,每天≥2次。   

(2)有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先采用可吸附的材料将其清除,再采用消毒液擦拭。

(3)抹布等清洁工具应一用一清洁消毒,干燥保存。   

(4)微创治疗室全天诊疗活动结束后,在清洁的基础上实施消毒。   日常清洁消毒推荐使用卫生湿巾清洁消毒“一步法”完成。   

3.其他设施:   

(1)每间诊室应配备至少一套洗手设施及干手物品,配备洗手流程图。   

(2)治疗车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3)微创治疗室无菌准备区应配置手卫生设施及用品、更衣柜、帽子、口罩、无菌手术衣、无菌手套、外科手消毒剂等。   干手物品推荐干手纸。水龙头宜为非手触式。

人员管理  

1.医务人员:   

(1)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感染性腹泻的医务人员,不应参与诊疗工作。   

(2)微创手术时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戴帽子、外科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施治部位应铺大小适宜的无菌单。参观人员应戴帽子、口罩,人数不应超过5人。  

2.患者管理:   

(1)教育患者注意个人卫生,针刺、微创、刮痧、拔罐、灸类和推拿治疗前洗头、沐浴或擦浴。   

(2)患者罹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时,宜执行呼吸道卫生/咳嗽礼仪,即患者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上臂衣袖盖住抠鼻、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实施手卫生,与其他人尽量保持1m以上距离。   

(3)微创施治部位存在皮肤感染及出血倾向时,不应进行微创治疗。   

(4)刮痧治疗施治部位皮肤应完整、没有破溃。   

(5)皮肤创伤、溃疡、感染及有出血倾向等情形时,不宜进行敷熨熏浴。 

操作管理和诊疗器械管理   

1.操作前严格执行手卫生。进行侵入性操作时,还应进行卫生手消毒。   

2.进行微创操作、针刺、拔罐时,应对针刺、穿刺部位进行消毒。消毒棉球/棉签应一穴一换,不能使用同一个消毒棉球/棉签擦拭一个以上部位。   3.一次性诊疗器械应一人一用一丢弃,不得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应一人一用一消毒/灭菌,消毒或灭菌前应彻底清洁。   

(1)针刺、微创诊疗中用到的器械、器具应达到灭菌水平。微创手术使用的无菌包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包装打开超过4小时不应继续使用;   

(2)刮痧类诊疗器械、器具及刮痧油等应保持清洁,宜专人专用。重复使用的应达到高水平消毒;   

(3)拔罐器具应达到高水平消毒;   

(4)敷熨熏浴类诊疗器械、器具等保持清洁,达到中、低水平消毒。穴位敷贴中用到的胶布、纱布应一人一用一丢弃,一次性使用。接触患者完整皮肤的皮肤、纱布等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清洁消毒;若皮肤破损,应一人一用一丢弃或灭菌。盛装药液的容器应一人一用一清洁一消毒;   

(5)药浴溶液内应套一次性清洁塑料套并一人一用一更换。药浴容器一人一用一清洁,每天诊疗结束后进行消毒。   

(6)推拿使用的治疗巾应一人一用一更换,头面部、下肢及足部应区分使用。  

4.微创治疗结束后清洁创口的血渍,按压数分钟止血,应使用无菌敷料覆盖,并且叮嘱患者避免沾水等。   

所有可重复使用诊疗器具推荐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洗、消毒、灭菌。首选机械清洗、湿热消毒、压力蒸汽灭菌。  

织物管理   

1.直接接触患者的布类织物应每人次更换。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时立即更换。  

2.被芯、枕芯、褥子、床垫等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应定期清洗与消毒。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清洗与消毒。可选择使用一次性床单。 

职业暴露与防护   

1.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进行针刺、微创等操作时应根据可能的暴露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进行大量不保留灌肠时应着防水隔离服、戴手套,必要时戴防护面罩等。   

2.掌握针具清洗消毒防护要点,清洗、修针、整理过程中做好个人防护,严禁徒手抓取针具。   

3.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具应直接置入锐器盒内,可重复使用针具应置于防刺伤容器转运。   

4.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规范处置。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呼吸道,中医,消毒,针具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