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四处“漏气”的肺该怎么补?胸科医院多学科团队用内镜活瓣封堵术救治
难治性气胸一直是呼吸病学棘手的难题,诸多年龄较大、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无法耐受外科手术,陷入救治困境。近日,我院呼吸内镜中心联合急诊科、麻醉科等多学科团队,默契协作、精准施策,为一名反复发作的难治性气胸患者成功实施了经支气管镜下单向活瓣封堵术,取得良好效果,术后患者呼吸顺畅,病症明显好转。
孙加源主任带领团队正在进行手术
65岁的“老烟枪”冒先生是个慢阻肺患者,有着40多年的吸烟史。由于一直没有戒烟,也没有规范用药,他的病症逐年加重,肺功能持续下降。今年6月开始,冒先生发作气胸,在当地医院放了2根胸腔引流管治疗,漏气的情况始终没有好转,胸闷气促的症状逐渐加重。经人推荐下,他来到我院进一步就诊。急诊袁海宾医生对其进行了细致的检查。患者是典型的复发性、难治性气胸!他的肺组织已严重损坏,保守治疗愈合不佳,外科手术风险又较高。袁医生请来呼吸内镜中心团队会诊,评估介入封堵治疗的可行性。
面对复杂的病情、高危的风险,孙加源主任与急诊科李延文主任团队、麻醉科吴镜湘主任团队对治疗方案进行反复讨论,决定运用活瓣封堵术为患者治疗。该技术通过在“漏气”处放置单向活瓣,使得胸腔内的气体排出,同时又阻止气体通过破裂口再次进入胸腔,就像装了一个“阀门”,控制空气只能出不能进。之后漏气的破口会逐渐愈合,维持胸腔负压。该方法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安全、简便,术后恢复时间短、预后效果好,对无法耐受外科手术的重度、极重度慢阻肺等患者提供了很好的选择。
术前右中下肺不张
术后复查CT见右上肺封堵良好,右中下肺复张
术前,急诊科余熙彦医生、袁海宾医生等对患者悉心照护,为手术开展做好充足准备。术中,麻醉科姚海霞医生与黄琦医生娴熟操作,迅速完成诱导麻醉及气管插管,全程为内镜手术保驾护航。孙加源主任团队先通过旁路通气检测系统(Chartis),精准定位并探测患者哪些地方“破”了。医生们发现右肺上叶各段均有漏气,考虑存在多发瘘口或段间旁路通气,于是施行“局部注射自体血+凝血酶”后,在右上叶的尖、后、前段各放置1枚活瓣。这个“阀门”立刻开始工作,效果立竿见影。术后,冒先生胸腔的漏气症状就停止了。复查胸部CT显示右肺上叶封堵良好、右肺中下叶复张。据孙加源主任介绍,气胸痊愈后4至6周便可将活瓣取出。如果持续漏气的位置肺气肿严重,活瓣植入除了封堵破口,还可以达到肺减容的效果,这种情况活瓣可以长期留置。
我院是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内镜医师培训基地,能够开展全部四级呼吸内镜诊疗和经胸壁诊疗技术,每年开展呼吸内镜20000余例,数量和质量均位居国内领先地位。呼吸内镜中心长期致力于呼吸慢病的诊疗与技术创新,2013年首次开展肺气肿活瓣减容术,2014年引入哮喘热成形治疗术,2023年开展全国首例慢阻肺流变成型术、华东首例慢阻肺经支气管热蒸汽消融术、华东首例肺部靶向去神经术。同时,医院也是华东地区最早开展肺移植技术的医院,至今已累计完成肺移植手术近百例,为诸多终末期肺部疾病的患者延续生命的希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