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作为珍贵的临床资料形成的观察性研究,报告了Mayo诊所22年内就诊的3000余例遗传性心脏病患者中,有32%的患者在诊断前和13%的患者在诊断后发生过恶性心律失常事件。
每日毅讯
有报道显示:玩电子游戏可能会增加游戏者的应激水平及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可能导致易感人群发生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导致心源性猝死。然而,这样的因果关系目前缺乏明确证据。近期,JACC杂志发表了一项观察性研究,探讨了这一话题。
研究者对2000年7月至2022年11月期间在美国Mayo Clinic遗传心律诊所接受评估和治疗的所有患有遗传性心脏病 (GHD) 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确定那些在玩电子游戏时发生恶性心脏事件的患者。恶性心脏事件又被区分为GHD诊断前发生的事件和GHD诊断后发生的恶性心脏事件。
研究结果显示:在3,370名GHD的患者中(首次评估的平均年龄为27±19岁,55%女性),1,079名患者 (32%) 在GHD诊断前曾发生过心脏事件,其中有5名患者 (0.5%) 发生过电子游戏相关的恶性心脏事件,包括3例儿茶酚胺敏感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1例长QT综合征患者和1例室性早搏触发的心室颤动患者。在GHD诊断和治疗后发生≥1次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431例患者中(13%),有1例电子游戏相关的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0.2%),是1例儿茶酚胺敏感的右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患者。
毅讯点评
本研究作为珍贵的临床资料形成的观察性研究,报告了Mayo诊所22年内就诊的3000余例遗传性心脏病患者中,有32%的患者在诊断前和13%的患者在诊断后发生过恶性心律失常事件。但是,这两群患者中仅分别有5名和1名患者是在玩电子游戏中发生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然而,本研究作为观察性研究确实存在较大偏移,22年间电子游戏的普及和流行程度发生过极大的变化,而且青少年和中年人、男性和女性对于电子游戏的钟爱又有极大的差异,研究中可能缺失了很多漏报或者误报了电子游戏相关的心律失常的患者。因此,本研究可以得出的基本结论是:电子游戏引起的恶性心律失常即便在高危的遗传性心脏病患者中也极为罕见。我们不能根据一些个案的报道,来鼓吹电子游戏诱发心源性猝死的作用。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玩电子游戏背后引发的睡眠减少和昼夜颠倒现象,这些可能才是诱发心源性猝死的根源。最后,笔者感叹,这项几乎没有任何统计分析的Mayo诊所22年的数据即可轻松登录顶刊。我们国内的中心更是应该做好长期的临床资料收集和患者的随访,并且抓住这些pop science的idea,发表我们自己的数据。
参考文献:
https://www.jacc.org/doi/epdf/10.1016/j.jacc.2023.06.019
本文技术观点不代表CCI观点
作者简介
张毅,FACC,FESC,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泛血管中心主任;同济大学研究员、副教授、博导;CCI执行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副主委;上海医学会高血压学组副组长;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
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
扫码关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