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功能三项的临床意义
胃癌对人类的健康影响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胃癌死亡率高居第二位。中国每年新发胃癌患者46万人,死亡35万,平均每1.5分钟就有一个人死于胃癌。令人关注的是,我国新发胃癌患者呈现年轻化趋势,30岁以下年轻人的比例由上世纪70年代1.7%蹿升至当前的3.3%。
胃癌早期筛查的指定方法
日本从上世纪60年代初期起就出资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普查胃癌,日本胃癌的早期检出率超过60%,(也有报道说是90%)。
我们国家1997年~1999年在胃癌高发区--辽宁庄河采用两轮筛选进行胃癌筛查,胃蛋白酶原PGI&PGII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已经被广泛认同。
2009年1月,卫生部疾控司确定了血清胃蛋白酶原PGI&PGII是胃癌早期病变的指定筛查手段,-------引自《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
什么是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原(PG):是由胃部分泌的参与消化的胃蛋白酶的前体,约有1%的PG可通过胃粘膜进入血液循环,可分为PGI&PGII二种亚型,血清胃蛋白酶原可以较为准确地显示胃黏膜细胞的状态和功能。
PG检测的意义
通过非侵入性血清PG检测可将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等高危人群筛查出来,然后再进行胃镜检查和病理诊断。
胃癌功能三项:PGI、PGII、PGR
胃黏膜的状状态和功能
胃功能的动态监测
胃癌的早期筛查
PGI、PGII是辅助诊断胃体部黏膜萎缩的优秀指标,2014 年《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指出,PGⅠ浓度和(或)胃蛋白酶原比值PGR(PG I/ PG II)下降对萎缩性胃炎具有提示作用,通常将PGⅠ≤70 μg /L 且PGR≤3.0 作为诊断萎缩性胃炎的临界值,国内高发地区胃癌筛查采用血清PGⅠ≤70μg /L 且PGR≤7.0。
什么是胃功能三项定量检测
胃分泌胃蛋白酶原(PG)后,99%的PG在胃酸作用下转化成帮助消化的胃蛋白酶,通常约有1%的PG可通过胃黏膜进入血液循环,血清PG浓度反映不同部位胃粘膜功能。胃功能三项指通过测定血液中PGI和PGII以及其比值PGR三项数值对胃部健康进行动态监测,用以评估胃部疾病风险性的指标,在国际上胃功能三项被称之为“血清学活检”。
所以通过胃蛋白酶原动态监测,发现胃部疾病并积极干预治疗、及时阻断胃病发展进程是预防胃癌的有效手段。2010年中国医师协会组织开展“全民胃部重大疾病普查行动”,将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确定为普查行动的初筛方法。
胃功能三项定量检测的优点
血清检测无创伤、更安全,更方便,价格低廉,适合大规模人群早期胃癌筛查
操作简单,时间短,不造成受检人员的长时间滞留。
检测结果可靠,检测特异性可达99%以上,敏感度可达75%以上
胃癌六大高危人群
1、家族中曾有人患过胃癌;
2、感染过幽门螺杆菌;
3、患有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者;
4、有胃息肉或做过胃部手术;
5、长期喜食腌制品及高盐食物,并有胃部不适症状者;
6、长期吸烟者。
胃癌从早期发展到进展期约需要3—4年时间,因此,高危人群每6—12个月要去做一次检查。
特别提示
胃蛋白酶原反映的健康状态是胃粘膜的整体状态。胃蛋白酶原阴性结果并非能够完全排除胃癌,只是没有萎缩而已,胃癌的可能性很低,并非完全没有胃癌。切除胃会引起胃蛋白酶原呈阳性,所以不适合此检查。
文章来源:IVD论坛,订阅号若有侵权或转载限制请联系我们(或在公众号下方留言), 我们将第一时间联系您并进行删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