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针尖下的生命奇迹,中西医并重之路任重道远

2023-08-11 15:01

中医学虽然古老,但其理念并不落后,中医事业发展正逢其时,中西医融合是应对全球健康挑战的必然选择,建立起融汇双方优势的现代医学体系,将产生1+1>2的效果。

本文由“胸科麻谭”授权转载   

针尖下的生命奇迹中西医并重之路任重道远,针刺麻醉的近现代发展   

针刺麻醉,源于针刺镇痛

早在《黄帝内经》便已记载了“以痛为俞,以知为度”的针刺镇痛方法。上个世纪50年代,针刺麻醉作为一种新型的麻醉手段,开始逐渐应用于临床。1958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率先使用针刺麻醉对患者扁桃体实施摘除手术。此后,针刺麻醉的病种范围随着尝试不断并加以扩大,麻醉的方法由针刺扩展到电针、耳针、腧穴注射、经皮腧穴电刺激等。

62751691708742193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针尖下的生命奇迹》

1971年7月19日,新华社首页报道了针刺麻醉取得成功的壮举,至此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震动。同年,美国著名记者James Reston在《纽约时报》上分享了其阑尾炎术后通过针灸疗法治疗腹痛腹胀的经历。次年,尼克松访华,参观针刺麻醉下进行甲状腺切除手术和肺叶切除术,此举使得针刺麻醉走上了国际舞台。

11901691708742288

James Reston、访华参观

20091691708742399

94161691708742609

据统计,截止1979年,针刺麻醉在全国进行的外科手术总量高达200余万例,涉及手术种类近百种。然而在大量的临床探索下,虽然针刺麻醉有其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术后镇痛效果佳、生理干扰小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无可避免的是,单纯仅凭针刺,在术中易产生镇痛不全、肌肉紧张和内脏牵拉反应等不足。于是,在1979年,针药复合麻醉走上了历史的舞台。此后数十年,通过国内外专家的不断临床研究,针刺麻醉被提示能加快患者术后康复,例如胸部手术术后疼痛管理,缩短腹腔镜结肠癌手术后肠麻痹持续时间等等。

43991691708743039 61491691708743137 37491691708743241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针尖下的生命奇迹》

迄今为止,针对同一个手术,由于各个专家对于针刺方法、穴位的选择不同,穴位刺激参数的不同,无相对统一的治疗评价体系,导致临床患者感受的疗效有着诸多差异。但不可否认的是,针刺麻醉以其独特有别于西医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中医的巨大可能。

穴位刺激   

351691708743599

发展

在常规的外科全麻手术中,为了保持患者即麻无所觉、多种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肌肉松弛的状态,无可避免的需要使用麻醉药物,而有些患者可能会对其十分敏感,术后的恶心呕吐、心血管等应激反应和疲乏都多少与药物有关。一般在病房中遇到这种情况,护士都将这种情况解释为麻醉反应。此时很有可能会将患者的镇痛泵关闭,但这样术后疼痛却无可避免。

98401691708744026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针尖下的生命奇迹》

据研究,针药复合麻醉在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时,具有培元固本,通经活络止痛,镇静安神,调理气机,调整脏腑阴阳的作用,不仅加强了麻醉效果,减少了术中麻醉药物用量,麻醉药物所产生的副作用减轻,术后疼痛和恶心呕吐的频率减少,也保护了患者的脏腑功能,促进患者肌肉的恢复,术后肺功能能够得以修复,加快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1121691708744129

图片来源于BBC纪录片《替换疗法:针灸》

古话常道“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在手术过程中,机体的稳定被破坏,经络气血运行瘀阻,便产生疼痛和肿胀等症状,而针灸通过联络内外、沟通上下经络,使体内气血运行通畅。许多研究表明在针药复合麻醉中使用合谷、内关、耳穴肺、耳穴神门时,均具有止痛的功效。术前针刺内麻点和内关穴也具有一定的超前镇痛效应。

96711691708744262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针尖下的生命奇迹》

针刺内关穴、印堂穴、百会穴、神庭穴、厥阴俞穴以及心俞穴可以缓解患者术前焦虑情绪。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有着益气理中,上升清阳之气,下降浊阴之气的作用。耳穴肺与肺脏相应,具有宣肺气,促气血运行,利皮毛等功效,并且主治肺部疾病。

34131691708744375

术后认知障碍(POCD)是指麻醉和手术后,出现记忆力下降、认知迟钝等认知障碍,常伴有焦虑、抑郁情绪,少部分可转化为老年痴呆。POC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中医对于“认知功能障碍”的记载大多描述为“痴呆”、“健忘”“狂病”、“痈病”等症状。《针灸甲乙经》、《普济方》、《针灸资生经》等多部古医书中均有使用针刺治疗以上病症的记述。《针灸资生经.心气》记载“百会治中风心烦,惊悸健忘”,针灸“百会穴”可治疗中风,缓解健忘、惊悸等症状,针刺“大椎穴”具有益髓健脑、调神通督的效果。

术后尿潴留是手术后膀胱内尿液充盈而不能自主排出的一种临床症状。针灸治疗上可选用秩边疏导膀胱气机; 中极、膀胱俞、俞募相配,促进膀胱气化; 阴陵泉利湿通便; 委阳通条三焦气机; 三阴交调理肝脾肾,助膀胱气化。

大量研究表明,穴位刺激(有创和无创刺激)可以有效的防治术后恶心呕吐(PONV)。PONV是手术和麻醉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单一使用药物无法更好的防治PONV,且穴位刺激相较于药物治疗更加的经济实惠,且不良反应更少。肺部手术多选取合谷穴、足三里穴、曲池穴和肺俞穴等。

电针是镇痛技术的典型代表性电刺激,电针疗法是医生将针刺入穴位后,在针具上连接电针仪给予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利用针与电流刺激穴位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式。电针有输出波形、频率、峰值电压等各项参数的选择,会产生很多的方案配比,并产生不同的影响。由于方案配比众多,目前电刺激的频率和强度并没有统一的说法。目前有许多相关研究提示:不同频率电针具有不同的作用。临床上常使用低频(2Hz)、高频(100 Hz)和2Hz/100 Hz。

97481691708745879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大师《张香桐》

中西医并重   

91751691708746371

任重道远

加快康复外科(ERAS)是微创外科领域的一个衍生,是21世纪外科最新的理念和康复模式,该理念以患者为中心,加速患者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实现医疗资源最大化利用,提高医院的运转效率。这些无疑与当代针刺麻醉的理念有着诸多交集之处。然而目前,国内累计不同领域ERAS专家共识60余项,有关于中西医结合专家共识仅占1项。

82761691708746989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针尖下的生命奇迹》

中医学虽然古老,但其理念并不落后,中医事业发展正逢其时,中西医融合是应对全球健康挑战的必然选择,建立起融汇双方优势的现代医学体系,将产生1+1>2的效果。正如这些话所说的那样,中西医并重之路任重道远。

免责声明:

文中所涉及药物使用、疾病诊疗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END—

编辑:Mijohn.米江

校对:Michel.米萱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针刺麻醉,中西医,针尖,穴位,药物,针灸,电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