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肺部、颅脑、内耳、血管、关节部位的CT影像表现
高清真实的CT图像是精准诊断的基础,可以直观反映组织结构的形态大小和微小病灶,尤其在对肺部微小结节、脑组织病变、内耳变异、血管疾病、隐匿性骨折等临床诊断时显得尤为重要。
在CT设备当中,图像质量受到X射线发射源(球管)、X射线接受源(探测器)、后处理算法技术等综合影响,一般高端的CT设备在图像的采集层厚、图像噪声、低剂成像、采样效率都有着不错的表现,可以真实还原人体组织的微细结构。
下面,就以CT高清图像为例,为大家展示人体肺部、颅脑、内耳、血管、关节部位的CT影像表现:
肺部图像
很多肺部疾病,尤其是早期阶段的诊断和治疗,都要求对肺部的微小病变及肺部肿瘤的范围、内部结构、毗邻关系有详尽的了解,而一般胸片的图像质量常常达不到诊断要求。CT以超薄层厚融合北斗七星肺部算法,使肺部的微小细节纤毫毕现。
清晰可见叶间裂、肺血管七级以上分支:1mm薄层图像右肺上叶肺间质纤维化、右肺中叶外侧段实质性粗毛刺样片状物、多发肺大泡。
微小磨玻璃结节无所遁形:左肺斜立胸膜下可见约4mm磨玻璃结节,累及胸膜,斜立胸膜局部凹陷。
颅脑图像
人体的后颅窝区域由枕骨和颞骨岩部包围,内有脑干和小脑,极易因容积效应而产生条纹状的容积伪影和射线束硬化伪影。这就要求CT设备支持机架物理倾斜扫描,可以有效避开骨干扰,结合三域迭代重建算法,能够有效消除后颅窝伪影,实现颅脑部疾病的精准诊疗。
脑白质和脑灰质界限清晰,大脑中心灰质核团-基底节区的杏仁核、屏状核、豆状核明确可辨;在颅骨图像上清晰可见外板、内板及板障。
病例图像中两侧冠顶区、半卵圆中心缺血性脑密度变低,伴有左侧顶叶少量出血。
内耳图像
因内耳结构精细且复杂,所以对图像层厚及清晰度要求较高。CT以高清重建矩阵提高空间分辨率,可以清晰呈现内耳结构,为内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高清影像基础。
1mm内耳薄层图像噪声小,半规管、乳突气房及内耳听小骨清晰可见。
血管图像
CT血管造影(CTA)是将CT增强技术与薄层、大范围、快速扫描技术相结合,通过后处理清晰显示全身各部位血管细节,对于血管变异、血管疾病以及显示病变和血管关系有重要价值。如果要做出优异的血管图像,就要求CT设备具备超薄采集层厚、超高散热率球管、超快机架转速,并且需要配套自动一键去骨等后处理软件,才可以带来丰富且清晰的微小血管显示。
主血管动脉清晰显示,血管钙化可见。
关节图像
医生在诊断关节疾病时,如果CT的图像质量不好,就难以看清某些关节的隐匿性骨折,可能会延误治疗,影响治疗效果,给患者带来精神上和身体上的痛苦。CT设备的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重建(VR)图像可以高清显示关节的细微改变,便于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及时实施治疗。
患者的右侧髋关节骨折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