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外泌体每周速递033

2023-08-10 09:49   ANEXT安龄生物

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对ECs如何转移FAs进行了研究,发现FA与CD36的相互作用可诱导小窝蛋白-1的第14位酪氨酸(Cav-1 Y14)被Src激酶的磷酸化和神经酰胺的生成。

外泌体每周速递033

1、基于外周血游离核酸与外泌体分子谱的整合诊断模型为NSCLC诊断提供新视角

近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汪付兵、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袁纯辉团队在Clin Chem Lab Med期刊上发表了题为“Integrated plasma and exosome long noncoding RNA profiling is promising for diagnosing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的论著文章(doi: 10.1515/cclm-2023-0291),探讨了整合血浆和外泌体lncRNA表达谱诊断NSCLC的价值。该团队构建了整合血浆、外泌体lncRNA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NSCLC诊断预测模型,为NSCLC提供了一种新的临床诊断辅助工具。

该研究发现PGM5-AS1、SFTA1P和CTA-384D8.35三种lncRNA在肿瘤组织、血浆和外泌体中表达一致。基于临床样本的LASSO 回归筛选出9 个变量(血浆 CTA-384D8.35, 血浆 PGM5-AS1, 外泌体 CTA-384D8.35, 外泌体 PGM5-AS1, 外泌体 SFTA1P, Log10CEA, Log10CA125, SCC, and NSE) 纳入诊断模型。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血浆 CTA-384D8.35、外泌体 SFTA1P、Log10CEA、外泌体 CTA-384-D8.35、SCC 和 NSE 是 NSCLC 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1),并使用Nomogram图将结果进行可视化以获得个性化的预测工具。构建的诊断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上均表现出良好的NSCLC 预测能力(AUC=0.97)。

2、代谢性疾病中细胞外囊泡介导的器官间通讯

近日,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泰康生命医学中心的闫卫团队在国际期刊Trends in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发表了题为“Extracellular vesicle-mediated interorgan communication in metabolic diseases”的综述(2023 Jun 30:S1043-2760(23)00113-3)。文章系统总结了关于EV生物合成、分泌和代谢调节的最新发现,并阐述了EV内容物在癌症、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器官间通讯中的生物学作用。研究人员还讨论了EV作为疾病诊断标志物的潜在应用,以及工程化EV对代谢性疾病的早期检测和治疗的相应策略。

在这篇综述里,研究人员总结了代谢因素影响EV生物发生、分泌和内容物的的最新文献,并阐述了EV介导的器官间通讯的生物学功能,强调代谢与EV之间的相互调节机制。一方面,EV的分泌和内容物装载系统受到营养状况、细胞应激和各种生理或病理刺激的影响。另一方面,EV在癌症、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器官-器官通讯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血小板EVs的首次人体临床试验伤口愈合治疗应用

多项研究表明,血小板外囊泡(pEVs)具有改善细胞过程的能力,这些过程对于伤口愈合至关重要,包括增殖、血管生成和免疫调节。pEVs已被证明可以挽救异常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行为,并重新启动愈合过程,并被证明是血小板治疗有效性的主要介质。此外,EVs在血液中可以高度稳定,并定位到受损组织。然而,目前的EV分离和纯化方法依赖于繁琐、缓慢和不可扩展的过程,限制了pEVs作为伤口愈合药物在临床上的适用性。

该研究首次提供了临床级pEVs对人类的安全性和治疗效用的证据。证明了通过一种新型色谱法过程——基于配体的外泌体亲和纯化(LEAP)分离的pEVs保留了其母细胞类型的再生特性。LEAP分离的pEVs诱导成纤维细胞和皮肤内皮细胞的愈合相关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行为。对分离的pEVs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存在多种生长因子,pEVs对细胞的响应至少部分是通过它们激活ERK和Akt信号通路介导的。pEVs作为潜在治疗慢性伤口的药物的一步,LEAP分离的pEVs被制成临床级别、异基因、候选治疗产品,并在健康志愿者中进行了随机安慰剂对照的I期临床试验,以评估其对伤口愈合的影响。未观察到显著不良反应。这些结果表明,通过LEAP分离过程制造的pEVs有望作为治疗伤口延迟愈合(如慢性伤口)的药物进行临床研究。

4、内皮细胞CD36调节脂肪酸的经外泌体转移和神经酰胺形成

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对ECs如何转移FAs进行了研究,发现FA与CD36的相互作用可诱导小窝蛋白-1的第14位酪氨酸(Cav-1 Y14)被Src激酶的磷酸化和神经酰胺的生成,随后裂变产生含有FA、CD36和神经酰胺的囊泡,这些囊泡以小外泌体样细胞外囊泡(sEV)的形式在基底侧分泌,抑制小鼠的该sEV通路可减少肌纤维对FA的摄取并可增加循环FA水平。相关研究以“Endothelial cell CD36 regulates membrane ceramide formation, exosome fatty acid transfer and circulating fatty acid levels”为题在线发表于7月7日的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探讨了内皮细胞如何将外源性FA转移到实质细胞的机制。我们发现,FAs诱导CD36依赖性的小窝蛋白-1(caveolin-1,Cav-1)磷酸化,并在小窝中产生神经酰胺,这与小窝出芽形成含有FA、CD36、Cav-1和神经酰胺的内囊泡(IVs)有关。这些囊泡随后作为外泌体样的小细胞外囊泡(sEV)释放到基底外侧膜,将FAs运送到组织细胞。研究人员观察到sEV中的FAs在transwell中向底层肌纤维转移。在EC表达外泌体标记物emerald GFP-CD63的小鼠中,肌肉纤维在emGFP标记的点中积累循环FAs。FA-sEV通路会通过CD36缺失、阻断肌动蛋白重塑、Src抑制、Cav-1 Y14突变和中性鞘磷脂酶2抑制而抑制。抑制小鼠sEV的形成减少肌肉FA的摄取,增加循环FAs(仍留在血管中),降低葡萄糖,类似Cd36-/-小鼠表型。研究结果表明,FA摄取影响膜神经酰胺形成、内吞作用以及EC与实质细胞的通讯。

39591691631745996

 (ANEXT安龄生物科技研发中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神经酰胺,血浆,外泌体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