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反腐风暴下,50多家药企坐不住了!
随着7月28日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政治工作视频会议召开,一场针对医药行业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反腐风暴拉开序幕。此次反腐行动,是由行政监管、刑事侦查和纪检监察三个维度相互配合、共同发力,势必形成对违法行为严格查处、犯罪行为严厉追究、腐败干部严肃清理、制度漏洞严密堵塞的高压态势。
与过去的医疗反腐不同,本次医疗反腐在深度、广度和力度上堪称前所未有。
01、168位院长落马,1600万回扣冲顶热搜
就在上个星期,国内医药圈简直“炸了锅”。药企代表被抓捕,各种学术会议暂停,医药群体解散等一系列事件接连爆发。据媒体不完全统计,今年截至7月26日,全国已有至少168位医院院长、书记被查,数量已超过去年全年的两倍,而这一数据目前还在继续增长。
此外,中纪委5月份披露的一个案例也冲上热搜。
普洱市人民医院原院长杨某俊以借为名索贿1600余万元,购买了一台进口价1500万元,但医院进价却是3520万元的直线加速器。
他还涉及其他多起受贿和行贿案件,导致该医院7名公职人员和13名供货商被查处。在案件查办的强大震慑下,普洱市医疗系统上百名公职人员主动向组织讲清问题,上缴违纪违法所得共计5000余万元。
02、狂跌7000亿,50多家药企坐不住了
查处是从末端抓起,从一个代表入手,到对接的主要医生、主任再到院长。然后顺藤摸瓜,从这些已经明确的证据反向去倒查药企,同时从药企的财务报表去寻影觅踪,再由公安和税务执法权的介入,直接控制相关涉案人员,进一步深挖。这股风很快就从医院刮到了药企。自医药反腐行动以来,药企的销售费用、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等数据也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据公开数据统计,包括化学制剂、中药、医疗器械在内的307家医疗企业当中,去除科创板部分未披露公司,2022年仍有89家上市药企销售费用率超过了35%,其中29家甚至超过了50%。
上交所更是于近期围绕“医疗IPO企业开展销售推广活动”向中介机构提出四大关注要点:一是各类推广活动开展的合法合规性;二是各类推广活动所涉各项费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三是各类推广活动相关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四是经销商、推广服务商同发行人及其关联方的关联关系及交易公允性。
药企IPO审核趋紧,而另一边是二级市场估值缩水。截至8月8日收盘,464家上市药企总市值合计为6.74万亿元,较年初的7.43万亿元已缩水近7000亿元,其中,41只个股股价年内跌幅超过30%。面对向下“狂飙”的股价,药企也坐不住了。
据媒体报道,目前已经有近50家药企回应医药反腐对公司的影响。另有30多家药企发声表态坚持合规经营。从回应内容来看,各家公司依然强调,当前公司合规经营,医药反腐对公司影响小,长期来看,医药反腐有其必要性,将有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03、医药反腐升级对行业的长期影响
医药反腐升级对行业无疑有着巨大而长期的影响。
影响一:促使药企加大研发投入
对生产端来说,短期在反腐高压下,药械新品进院速度可能有所放缓,但长期来看,随着院内部分疗效不明确、价格高的带金销售品种销量下滑,临床将更关注疗效显著、创新含金量高、价格合理的药械产品,更加关注患者是否能够真正获益,企业也更有动力和能力投入研发,创新能力强和产品力强的企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影响二:推广过程风险提升,倒逼企业合规转型
学术推广将迎来正本清源。短期来讲,学术会议的数量会减少,特别是无价值的学术会议会变得更少。但医生学习的需要、先进学术信息探讨交流的本质需求没有发生改变,在这一背景下,学术会议的质量和关注度会提升。从而要求药企进一步加强对推广行为的过程化管控,促使企业加速合规升级。
影响三:推动处方外流,龙头连锁药店更有优势
对终端来说,反腐工作的开展将整治医生不合理开方行为,有望进一步推动处方外流。龙头连锁药店在合规、供应链、价格、品种、厂家资源、专业服务能力等方面领先中小药店,随着处方外流规模扩大,龙头药店优势显现。
影响四:或将利好民营医院
反腐对规范的民营医院龙头影响小,现在医生的多点执业已经放开不少,后续可能会导致医生向民营医院的流动。民营医院获医能力提升。
法律声明:我们尊重原创同时也注重分享。
本文/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需转载、节选请联系作者授权。本文不用于商业用途,仅为学习交流之用,如文中的内容、图片、音频、视频等存在第三方的在先知识产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