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增强扫描的系统要求及案例分享
CT增强扫描指的是在CT平扫基础上,在静脉注射造影剂后有重点地进行检查,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的一种手段。其意义在于:
①提升对微小病灶的检出率;
②增强对病灶的定性能力;
③实现血管病变诊断和鉴别功能。
“那什么样的CT能做增强呢?”、“CT增强图像还能是彩色的?”,针对这些疑问,我们来深入探索增强CT扫描。
首先来了解一下哪些CT增强扫描的特点对CT系统性能有特殊要求:
01.扫描速度要快
普通增强扫描一般分为三期: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正常的血液循环一个周期约40s,要求CT扫描速度要尽可能的快,特别是机架的旋转速度,确保在各个期相内完成扫描,扫描速度要快是CT能做增强的要求之一。
02.球管散热性能强
在增强扫描中,往往需要进行大范围的扫描,如下肢CTA常规扫描长度在1200mm,且增强扫描前需要有平扫,以用于病灶定位比对、骨剪影和钙化积分等。这就要求球管拥有超强的散热性能,才能承载不间断的病人检查,能做增强的CT,球管散热性能一般都很好。
03.薄层图像高清
对于小病灶如肺结节、动脉分支细小血管成像,这就要求CT空间分辨率足够高,重建薄层1mm图像,层间距50%重叠,这样病灶的细节不会缺失且后重建图像完整清晰,帮助医生实现精准诊断,薄层图像高清也是CT能做增强的要求之一。
04.完整且易用后处理功能
增强扫描图像需将薄层重建图像进行不同断面(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和自动三维形式(MPR、MIP、MinIP、VR及CPR)的影像处理,通过多角度展示病变或正常解剖结构。这就要求后处理功能要完整且易用,以高效减轻医生工作负担和提高工作效率,CT要想能做增强,具备完整且易用后处理功能尤为重要。
接下来揭秘一下为什么增强图像还能是彩色的:彩色图像主要通过人体组织CT值的不同可以赋予不同色彩,用三维图像后处理算法实现,能让被观测的目标更加生动,接近于现实,方便医生进行诊断。这种三维成像功能非常强大,形态及色彩逼真,可以对动静脉血管、软组织及骨结构等进行立体塑形成像,也可以显示支气管树、结肠及内耳等结构,能够还原组织本来的颜色,更加精确、细致、丰富地展示人体内部图像信息。
下面以波影皓月CT为例,向大家展示临床增强在主动脉,腹部,泌尿系统不同人体部位应用案例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进一步讨论反馈。
临床案例(一):主动脉CTA
1)患者,女,50岁
2)扫描参数:120kv,90mAs,0.5s转速,重建层厚1mm、间隔50%的薄层图像;
3)注射参数:右前臂静脉注射,对比剂80ml+30ml生理盐水,流速4.5ml/s;
4)图灵Zimage后处理平台重建图像如下:
如上图所见:波影标配双金属球管超高散热率,保证大范围连续扫描能力;且1mm层厚带来丰富的小血管显示细节,血管显示清晰,未见异常。
临床案例(二):腹部增强
1)患者,男,51岁
2)扫描参数120kv,90mAs,0.5s转速,重建层厚1mm、间隔100%的薄层图像;
3)注射参数:右前臂静脉注射,对比剂80ml+30ml生理盐水,流速4.5ml/s;
4)图灵Zimage后处理平台重建图像如下:
多期扫描重建1mm薄层图像,结构组织边缘显示清晰,噪声小; 肝脏左叶平扫可见多处低密度影,在动脉期和静脉期均未强化,且边缘清晰,诊断为肝脏多发囊肿(下图中红色圆圈标记处);
5)血管自动重建图像: 血管显示清晰,管腔未见明显狭窄及异常扩张(见下图)
临床案例(三):泌尿系统CTU
1)患者,女,83岁
2)扫描参数:120kv,90mAs,0.5s转速,重建层厚1mm、间隔50%的薄层图像
3)注射参数:右前臂静脉注射,对比剂70ml+40ml生理盐水,流速3.5ml/s;
4)图灵Zimage后处理平台重建图像如下:
如上图所见:左肾堵塞,有大量积水(图中红色圆圈标记处),腹主动脉钙化(图中红色圆圈箭头标记处),CTU显示左侧输尿管不通。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