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医故事:她朋友圈的9宫格里 是诉不尽的“医者仁心”
8月1日一早湘雅二医院眼科李芸教授的一条朋友圈引起了大家的频频点赞,寥寥数语是诉不尽的“医者仁心”。
7月31日下午6点多,刚打算结束一天的手术,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科副主任、儿童眼病专科主任李芸教授突然接到急诊打来的电话。
这是一位从益阳转来的31周出生、目前胎龄才38周的早产儿,在跨过了多个生存关后,又出现了严重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多发生于未成熟或低体重出生婴儿,是目前全球儿童失明的首位原因,它是一种发现、治疗及时效果很好,但如错过短短的窗口期则可导致双眼不可逆性失明、萎缩的眼病。
“时间就是光明,等不起了!” 朋友圈里的几张随手拍,大致记录了救治的过程——
图 1
图 2
一个电话,已下班的五官科楼麻醉科副主任肖锋(图1右)立即从家里赶过来,带着两位青年医生亲自为宝宝麻醉;
一路上,年轻的麻醉医生都在摇晃的救护车上以一种非常不舒服的姿势时刻盯着宝宝的状态(图2);
图 3
一个电话,医院总值班快速反应帮助调度院内急救车,把术后插管带着氧气包的宝宝运送回主院区的新生儿科(图3);
图 4
回到新生儿科,一直在病房等待的主治医师董青艺迅速接班评估孩子状况(图4);
图 5
图 6
在眼科小儿眼病团队李芸教授、刘佳老师、彭颖倩医生和麻醉科、新生儿科等科室的密切配合下,宝宝入院2小时内紧急完成了术前检查、评估和手术(图5)。术后直接转回新生儿科ICU,经过内科治疗,术后2小时顺利拔管撤离呼吸机。
在孩子安全交到新生儿科后,夜幕已深,忽然想起还没有吃饭。大家才一起在医院附近吃了简单的便餐。
图 7
8月1日,李芸和主治医师彭颖倩一同去NICU看了看术后第一天的孩子,恢复良好(图7)。
新生儿科主治医师董青艺表示,类似病情急且重的患儿在科室中会经常碰到,既往也有病情更重的,这个患儿的有惊无险恰恰得益于及时的救治。
李芸教授随手拍下的是大家的日常,也是医者的“患者至上 生命至上”的经常。
后续医护团队还会为其进行促进神经行为发育,改善贫血等相关治疗,并完成早产儿神经系统预后评估,相信这个宝宝将会得到良好的恢复。
恰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建院65周年,在清早的升旗仪式上重温“救死扶伤,牺牲个人利益;勤俭办院,减轻病人负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办院方针,李芸不禁感慨万千 : 做小儿眼底这几年,我无数次想起ROP领域大神Azad教授那句话:“Dealing with ROP, You are married to the baby”。 很多如ROP这样的儿童眼病,病情急、变化快且全身情况复杂,一旦失明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负担沉重,这就对医者技术要求更高,责任更重,医疗资源消耗多,需要高水平的医疗平台和多学科团队支撑。 国内不少同行交流起来,都觉得学科发展困难重重(比如一个孩子,好几位教授、十几位工作人员参与,多方调度,手术收费却只有几百块,跟成人花不到一分钟做的眼内注药收费是一样的)。 所以目前愿意从事小儿眼底的年轻医生寥寥,现在只有不停地给自己的学生洗脑,让 他们跟着学跟着干(图6 儿童眼底亚专业博士生蔡瑜婷,硕士生刘杰 ) 。
所幸,我可爱的同事们,都从来是一边口头“嫌弃”我事儿多,一边一有事就“八方支援”。
所以,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困难,今天,我还是再一次为我们医院这一群温暖有爱、踏实做事的同事们感到感动和无限的力量。 “人民的需要,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向高峰攀,这是百年湘雅的传统,也是二院人闪耀的精神。
编辑:沙丽娜
审核:赵晓华
责编:赵丽萍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