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一院作为吉林省唯一一家具备心脏移植资质且独立开展心脏移植手术的医院,在2021年器官移植中心正式成立后,心脏移植工作在多学科协作中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
8月7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吉大一院)器官移植中心心脏移植团队成功为58岁终末期心衰患者实施心脏移植术,术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安返监护室对症治疗,开启“心”生之路。
(心脏移植术中)
此例手术由心脏外科主任马大实主刀,麻醉科、第二手术室、超声诊断中心—心脏超声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创伤外科、OPO办公室、输血科等多学科精诚合作,历时5小时顺利完成,这也是吉大一院完全自主开展的第2例心脏移植术。目前,吉大一院心脏外科已常规开展心脏移植手术,为省内外终末期心脏病患者带来治疗福音。
反复心衰 命悬一线
患者为58岁男性,12年前诊断为冠心病、高血压,8年前突发脑梗死,遗留左侧肢体活动不灵、言语不清,同年11月突发急性心肌梗死,行溶栓和冠脉支架介入治疗。此后患者常有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夜间无法平卧。1年前患者病情加重,出现胸部疼痛伴严重呼吸困难,日常活动无法进行,就诊于吉大一院心血管内科,明确诊断为“缺血性心肌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状态,心功能Ⅳ级,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脑梗死后遗症,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心脏彩超提示EF值仅15%。经过系统的内科治疗,心脏功能未有明显改善,复查心脏彩超提示EF值仅20%,心功能极差,心脏随时可能“罢工”,患者生命危在旦夕。
孤注一掷 换心在即
经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专家认真研讨病情、综合评估,心脏移植是患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 患者及家属经商议后希望进行心脏移植手术。吉大一院心脏外科立即启动移植准备工作。5月4日,将患者信息录入至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COTRS),等待合适心源。完善各项术前检查,积极为患者行强心、利尿等对症支持治疗。为了调整患者的心脏功能及身体状态,副主任白杨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制定详细的心衰治疗及随访方案,让患者在家也能接受系统治疗,并建立微信群,随时追踪患者病情变化并指导用药。
命运翻转 移植顺利
8月7日,吉大一院OPO办公室匹配到1例脑死亡捐献者的合适供心。白杨紧急联系患者,为其办理入院手续并进行各项术前准备工作。患者入院20分钟即完成急诊手术准备,送往手术室。麻醉科医生庞磊、南玲、许航、张洪月,超声诊断中心—心脏超声科医生张静,体外循环医生王磊、循环师张代霖,第二手术室护士长王刚,护士张琦、杜赫然、赵梓彤迅速集结,紧张有序地进行各项准备。心脏外科副主任孙云鹏带领医生黄尧获取供心并护送至第二手术室;马大实带领副教授刘旭光、医生丘木水实施手术,“开胸、建体外、下心、上心、吻合血管”,所有动作一气呵成。16:09分,凝结着大爱的供心在患者体内复跳,手术顺利完成。
(手术团队修剪供心)
术后,患者返回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白杨、护士长姜谧、副护士长赵雪文带领监护室医护团队为患者积极行呼吸机辅助、重症监护支持、抗免疫排斥治疗。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患者术后18小时清醒并脱离呼吸机,目前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尿量充分,引流稳定,正在顺利康复中。
(患者术后18小时清醒并脱离呼吸机)
平台优势 造福百姓
吉大一院作为吉林省唯一一家具备心脏移植资质且独立开展心脏移植手术的医院,在2021年器官移植中心正式成立后,心脏移植工作在多学科协作中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心脏移植团队精诚合作,在党政领导班子的统筹规划下,在医院党建引领“一一三五十”高质量发展体系指引下,充分利用器官移植中心平台优势资源,心脏移植工作由系统化、程序化向常规化、规模化转变,目前已自主完成2例、累计完成15例心脏移植术,致力于为生命垂危的终末期心脏病患者带来治疗“心”希望。
END
来源丨心脏外科 通讯员丨刘宁 科室审阅丨马大实 责编丨秦楠 编审丨于姗姗 发布丨宣传统战办公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