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7年3次查出垂体瘤,20岁小伙身高仅153cm

2023-08-07 12:11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垂体瘤又名垂体腺瘤,是起源于脑垂体的常见肿瘤,占原发脑肿瘤的10%-15%,其高发年龄在30-60岁。

长期服用激素替代治疗依靠生长激素增高

今年20岁的小伙陈其(化名),仅仅153cm的个子,有着和年龄不相匹配的身高。谈起身高时,他有些尴尬和无奈。原来,在此之前,陈其已经前后接受了两次垂体瘤手术。

2016年,当时才13岁的陈其因视力下降被确诊为垂体瘤,接受了微创垂体腺瘤切除手术。就当家人都以为问题得到解决时,术后才1年,陈其复查时被告知切除的肿瘤再度复发,他只得再次接受手术。两次垂体瘤切除术后,陈其要长期服用药物替代治疗,抑制肿瘤复发、维持内分泌稳定,却还是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生长激素紊乱。“虽然后来我一直服用促进生长激素分泌的药物,但才明显长高了那么一点。”

唯一比较欣慰的是,这5年多来,每年复查结果都挺好,直到上个月复查,医生再一次告知陈其,他颅内的垂体瘤复发了!这就意味着,陈其必须面对第三次手术。

第三次手术切除垂体瘤手术难度、风险倍增

我院神经外三科主任金鑫接诊患者。MR影像提示患者鼻道-蝶窦呈术后改变,鞍内及鞍上示范围约25mm×19mm×22mm的团块状囊实性占位性病变伴囊变出血,邻近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内段部分受包绕,视交叉及垂体柄受压。

患者曾两次接受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如今肿瘤再度复发,金鑫解析:“肿瘤较大,内镜手术空间较小,内镜较难到达肿瘤。”根据患者的情况,神经外三科进行了充分讨论后,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肿瘤,术中巧妙避开临近肿瘤的颈内动脉和视神经,尽可能避免术中大出血及保留视力并且做到了将肿瘤全部切除,降低复发的机率。手术顺利,术后复查提示肿瘤全切,术后不到一周,陈其顺利出院。

56751691374595260

带你认识垂体瘤

垂体瘤又名垂体腺瘤,是起源于脑垂体的常见肿瘤,占原发脑肿瘤的10%-15%,其高发年龄在30-60岁。垂体瘤多发于垂体前叶(腺垂体),在组织学上是良性肿瘤。垂体瘤分类方法较多,常用分类方法为:功能型和无功能型。功能型垂体肿瘤细胞可分泌较多激素,如泌乳素、生长激素、促甲状腺素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而无功能型垂体肿瘤细胞无分泌功能。

为什么会得垂体瘤?具体原因不明,但垂体瘤好发于绝经期前妇女。该种疾病的遗传较为罕见,仅见于多发性内分泌瘤-1型。

垂体瘤是良性疾病,患者要正确对待。首先选择正规医院就诊,进一步明确诊断和分型,为进一步治疗打下基础。垂体瘤的治疗是综合治疗,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药物、放疗治疗。垂体瘤的治疗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治疗的过程,应该根据肿瘤的分型、大小、症状、进展情况和患者的特殊要求制定个体化方案。

任何一种手术都有风险。垂体瘤的手术分类方式有很多种,按手术路径可分为:经颅和经鼻蝶手术;按操作方式分为显微和神经内镜手术。目前大多数垂体瘤手术首选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手术。手术在神经导航辅助下,可在安全前提下将肿瘤尽可能全切。虽垂体瘤患者体质差异较大,但一般患者在术后5-7天均可康复出院。

较大的垂体瘤(>30mm)、存在侵袭性、部分切除、无辅助治疗是垂体瘤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神经内镜,生长激素,垂体瘤,肿瘤,鼻蝶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