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人民医院吴宏光:中心化建设学科,三甲化推进日常
“创建三甲日常化,日常工作三甲化,凝心聚力谋发展,砥砺奋进铸辉煌”,走进河南省浚县人民医院的门诊大厅,抬眼便可看到这几行醒目的大字。早在2020年12月18日,浚县人民医院通过河南省第一批县级三级医院,紧接着,医院提出了创建三级甲等医院的目标。为鼓舞士气,浚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吴宏光让人将口号贴在门诊大楼的墙壁上。
“到2025年,全国至少1000家县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发挥县域医疗中心作用,为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打下坚实基础。”2021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一时间,广大县市级医院备受鼓舞,千院行动,千帆竞发,浚县人民医院亦在其中。
1、学科建设,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要么不干,干就必须干好。”这是吴宏光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看到“千县工程”的政策文件,吴宏光高兴极了,医院已晋升三级综合医院,创建“三甲”的过程也是医院能力提升的重要抓手,也是医院发展迈上新台阶的良好机遇。为此,医院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将三甲创建与大质控结合,以三甲创建指标为目标值,建立质控考核体系,充分应用现代质量管理的先进理念和工具,形成三级质量管理体系。每季度拿出专项资金作为奖励性绩效,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能动性。
吴宏光补充说,“我们前期认真研究了国家卫健委、省卫健委关于三级医院等级评审的标准。紧扣标准,然后分解指标,把这些指标细化到每一个人以促进我们的创建工作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向前,进一步提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
推动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促进高质量发展,这是“千县工程”文件的重点任务,围绕两个方面提出了十项,共4个“五大中心”的建设任务。吴宏光介绍,目前,浚县人民医院五大急救中心全部完成,其中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达到三级医院标准,胸痛中心2021年通过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认证,医院急救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麻醉疼痛、微创介入、肿瘤、慢病、重症监护五大临床服务中心目前正在积极完善,河南省还增加VTE中心,准备迎接现场评估。
此外,以县域医共体为载体,依托县医院建设互联互通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五大中心基本建成。依托县医院建设县域医共体内的医疗质控、人力资源、运营管理、医保管理、信息数据等高质量管理五大中心目前还处于完善阶段。
吴宏光坦言,“‘千县工程’是县级医院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目前存在的困难还是人才缺乏、技术能力有待提高,需要人才培养和资金建设上的大力支持”。
近年来,为打破“人才短缺”这一问题的束缚,浚县人民医院在人员配备、人才引进方面树立了“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明确了“以事业留人”的工作思路,以“浚才浚用”为突破口,通过吸引住“本县人才”、培育好“本县人才”、使用好“本县人才”,快速盘活了人才回流与汇聚。同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派出科室骨干力量到上级医院进修深造,进修期间给予相应的福利待遇,根据进修成果给予相应的奖励。
与此同时,医院还结合上级医院驻扎式帮扶、红会送医、互联智慧等多种形式的帮扶,解决医院技术短板问题,促进和带动医院技术能力的提升。通过人员调配与扶持、劳务派遣、紧缺人才招聘等方式,解决主要专业技术人员紧缺的问题。医院还充分利用科技信息化技术,加强远程会诊等网络化建设,发挥人力最大潜能。
在学科建设方面,医院统筹协调,全院全员培训平衡计分卡这一管理工具,要求各专业、各学科对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测评,并与市内、省内水平进行比较,充分评估本学科的现状,找出优势、不足、机遇和挑战,提出本学科的建设计划。医院党委会根据学科总体建设规划,依次遴选各学科带头人,职能部门据此完善相应的人才培养、设备设施、管理等配套方案,围绕“人才、学科、团队”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促进医院各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2、推进医共体,带动县域整体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县医院能力强不叫强,只有整个县域的医疗服务能力强才是真正的强。”吴宏光认为,在分级诊疗制度的要求下,县级医院作为县域医疗机构的龙头一定要发挥其作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用12字总体部署了县域医疗的未来发展要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对于县级医院而言,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是十分有必要的,可以为群众提供更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为此,浚县人民医院作为医共体牵头单位搭建了总医院内部组织架构,成立了医共体党委,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总院长负责制。同时,组建了“一办七中心”,明确了“一办七中心”各部门工作职责。医院结合工作实际,先后出台了《浚县人民医院医疗卫生共同体章程》《浚县人民医院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分院制度》《浚县人民医院两院一科制度》等61个制度文件,确定了基本原则、工作步骤和保障措施。
医院开通了急救转诊流程和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同时,实施对口帮扶。浚县人民医院组织院内专家成立专家帮扶团队,定期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技术指导、业务培训、病例会诊等工作。
医院还搭建医共体远程诊断平台,持续优化县域网络心电会诊中心、影像会诊中心、临床检验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和远程会诊中心工作流程,完善配套设施。通过“患者不动,标本动、信息动”的方式,使基层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诊疗服务。
此外,医院还完成了医共体医保资金打包支付工作。浚县人民医院与各分院建立城乡居民医保资金专用账户,专款专用,实行“按月预拨,每月结算,季度会算,年终决算”的办法,分配到医共体内各定点医疗机构使用。2022年3月份参照2021年度医保局与各成员单位所签订预付额,对医共体内医保资金进行分配管理。
据统计,2022年,浚县人民医院开展专家院外坐诊131人次,技术指导、业务培训17次,专家支农104人次,义诊21次,参与义诊专家177人次。2022年医共体影像检查12081例、检验与病理9057例、网络心电20253例、远程会诊141例、消毒供应101674包。
“患者入院是亲人、出院是朋友”吴宏光常给医院的职工说,“公立医院姓公,人民医院是人民自己的医院。百姓健康就是我们的职业追求和价值所在。”吴宏光表示,在推进医共体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做好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提升方面的工作,加强对医共体单位医疗服务的质量管理,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规范、高效。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县级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提升专科疑难杂症治疗水平,积极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升水平,努力构造“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医疗在基层”的医疗卫生格局。
责任编辑:刘婉
审核:王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