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新疗法!浙大二院肿瘤内科研究成果登上柳叶刀子刊!眼科中心再赴西藏送光明
肿瘤内科
晚期结直肠癌免疫治疗新疗法浙大二院肿瘤内科研究成果登上LANCET子刊《eClinicalMedicine》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第二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中国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20%的CRC在初诊时即存在远处转移,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5年生存率低于20%。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开创了新的治疗时代,显著改善了多种恶性肿瘤预后。然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微卫星稳定(MSS)mCRC中基本上无效,只有一小部分具有微卫星不稳定性高(MSI-H)状态的mCRC显示出较好的反应。值得注意的是,MSS患者占mCRC的大部分(约95%)。因此,对于该亚型,需要新联合治疗方案来改善免疫治疗的反应。
近日,浙大二院肿瘤内科袁瑛团队在LANCET子刊《eClinicalMedicine》发表题为"Sintilimab plus bevacizumab, oxaliplatin and capecitabine as first-line therapy in RAS-mutant, microsatellite stable, unresectable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an open-label, single-arm, phase II trial"的临床研究文章。
本研究发现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加CapeOx作为一线联合治疗方案,在经MDT评估的MSS/RAS突变的不可切除的转移性结直肠癌中表现出较高的ORR、DCR和可控的安全性。另外,探索性生物标志物评估分析显示,MSS/RAS突变的mCRC患者在接受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加CapeOx方案治疗后转变为“免疫热”亚型。这表明该治疗方案是一种有潜力的联合治疗策略,有望给患者提供更多临床获益。
浙大二院为该论文第一通讯单位。袁瑛教授和丁克峰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第一作者为肿瘤内科房雪峰、朱柠、钟晨菡。该研究工作受到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专项资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您的光明,我们的心愿”眼科中心再赴西藏送光明
7月的青藏高原上,有一支车队格外醒目,是由浙大二院眼科中心副主任徐雯带领的医疗队,这是他们第4次来到西藏。
7月14日,徐雯主任带领徐佳副主任医师、许哲副主任医师、楼海红主管护师等一行5人,满载手术设备、器械与药品,来到西藏阿里地区,完成免费复明手术近百例。
数十年来,浙大二院眼科中心始终坚持开展复明公益行动,形成了光荣悠久的公益传统。
由姚克教授于1996年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时创建的全国首家“汽车眼科医院”,至今已经跑过了27年的光辉岁月,累计开展免费复明手术1.1万例,被誉为“开展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受益范围最广”的金牌志愿服务项目。
27年来,“汽车眼科医院”累计行程60多万公里,跑遍了浙江30多个偏远贫困乡镇和海岛山村,义诊11万人次,开展免费复明手术6000多例。
“汽车眼科医院”的行程还延伸到祖国的遥远边疆。从2011年起,眼科中心与北京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共同发起大型“边疆系列公益行”活动,至今已连续开展了13年,先后13次奔赴西藏(4次)、内蒙古、新疆、青海、贵州、甘肃、宁夏、陕西、四川、云南等十个中西部省区,累计实施免费复明手术近5000例;先后为边疆地区建立16所“爱心复明中心”,并为当地培养了一批白内障手术医生,很好地践行了“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的“医疗扶贫”公益理念。
审核 | 陈国忠 袁瑛 徐雯 方序
第154期责编 | 鲁青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