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策略和药师主导的药物管理

2023
08/06

+
分享
评论
蔡药师咨询问答
A-
A+

本综述重点介绍了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最新进展,强调了制定新策略以应对高感染率和抗生素耐药性的必要性。

生命不息 学习不止    

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治疗持续受到广大医务人员的关注,也有越来越多群众的关心。近一年我国颁布了成人和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治指南/共识,均在提醒广大医务人员如何正确的诊治HP感染。2022年中国学者在世界一流医药期刊上发表了药师参与HP感染治疗管理的综述文章(Wang YZ, Chen J, Pei SQ, Wang C, Han G, Kan LD, Li LC. Treatment strategies and pharmacist-led medication management for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Drug Dev Res. 2023 Apr;84(2):326-336. doi: 10.1002/ddr.22025. Epub 2022 Dec 26. PMID: 36567647.),其指出了药师参与HP感染治疗管理的重要性。笔者整理翻译了正文内容,仅供大家阅读学习。

88671691278491163

摘要

世界上一半的人口是幽门螺杆菌的携带者。各地区已经发布了最新的指导方针和共识,主要目的是减少社会传播和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虽然中药和益生菌等替代疗法在临床实践中也被用于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但目前的主流治疗仍依赖于包括抗菌药物(如阿莫西林和呋喃唑酮)和质子泵抑制剂。研究还评估了优化的高剂量双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率。随着抗生素耐药率的提高,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策略不断得到调整和改进。此外,低用药依从性是影响幽门螺杆菌治疗失败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新的研究表明,药师的干预和新的药物护理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药物依从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本文综述了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的研究进展,并强调了开发新的策略来应对日益增长的挑战和实现个性化药物治疗的必要性。此外,这篇综述非常重视药师优化幽门螺杆菌治疗结果作为常规治疗的组成部分。

1.引言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主要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可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甚至胃癌,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关注。据报道,H.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病率可能从44%上升到66%。在中国,幽门螺杆菌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从儿童和青少年的28.0%上升到成人的46.1%。考虑到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严重后果,根除它尤为重要。近年来,不同地区关于幽门螺杆菌诊断和治疗的指南或共识的已被发表,并推荐了多种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包括标准的初始治疗方案、二线治疗方案及补救治疗方案,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所使用的治疗方案、抗生素耐药性和患者的依从性,这些因素影响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是临床治疗的关键。

分析特定地区的抗生素耐药性,对于指导根据当地情况根除幽门螺杆菌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不同地区抗生素耐药性率的逐年变化,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方案也在不断调整。在中国,幽门螺杆菌对甲硝唑和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0.49%和24.61%,对阿莫西林和呋喃唑酮的耐药率分别为0.22%和0.11%。阿莫西林和呋喃唑酮都是中国一线四联治疗方案推荐的抗生素。根据幽门螺杆菌治疗管理建议,获得了高质量的临床反馈。有必要指导临床治疗方案,遵循指南的建议和专家的共识。毫无疑问,患者的依从性是任何药物治疗方案成功的另一个关键影响因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管理。据报道,幽门螺杆菌的根除可以通过患者教育、戒毒和临床药师的严格监测来实现。患者用药依从性低,传统治疗方案根除率逐渐下降,已成为医疗行业紧迫的临床问题。

为了为临床提供实时有价值的研究更新,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报告来自不同地区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指南和专家共识的当前证据,以及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的第二个目的是分析近期支持药师参与幽门螺杆菌治疗管理的数据,包括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药物依从性、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对策和幽门螺杆菌的灭菌率。

2.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策略

在最近的临床实践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得到了大量的努力。除了正在优化的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标准治疗方案外,还在探索包括与中药(TCM)综合治疗和强效益生菌补充剂在内的补充疗法。

2.1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三联方案治疗

由于各种原因,不同地区的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正在不断被适应,包括新方案的出现和抗生素耐药性率的差异。《马斯特里赫特Ⅰ/佛罗伦萨共识》提出了一种基于质子泵抑制剂(PPI)的标准疗法,加上两种抗生素(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联合使用10天来根除幽门螺杆菌病原体,打破了以铋为核心方案的传统三联疗法。由于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药物只有三种,因此其药物不良反应相对较少,根除率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因此,传统的三联疗法很快就被这一建议所取代。在第二份亚太幽门螺杆菌感染共识指南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推荐的一线治疗也为PPI、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但治疗时间为7天。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幽门螺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日益上升,标准三联疗法的疗效突然下降。后来,在从《马斯特里赫特Ⅲ/佛罗伦萨共识》到《马斯特里赫特Ⅴ/佛罗伦萨共识》报告中,对上述标准三联疗法进行了区域性调整,并采用了一些新型幽门螺杆菌根除疗法方案。还引入了一些适合抗生素耐药地区的新型幽门螺杆菌根除方案。《马斯特里赫特共识Ⅵ/佛罗伦萨共识》和《意大利胃肠病学和消化内镜学会指南》建议,在克拉霉素耐药率较低(小于 15%)的地区,如果在当地证明有效,可将含克拉霉素的三联疗法作为一线经验疗法,而以 PPI-克拉霉素为基础的三联疗法的推荐疗程为 14 天。此外,每日2次使用高剂量PPI,提高了三联疗法的疗效。

伏诺拉生(TAK-438)是一种钾竞争酸抑制剂(P-CAB),具有更强的酸抑制作用,于2014年在日本首次推出。伏诺拉赞联合阿莫西林、甲硝唑联合治疗7天,是幽门螺杆菌治疗的一种新的三联疗法。令人惊讶的是,通过意向治疗分析,该方案的根除率达到 96.7%,而通过协议分析,根除率达到 98.3%。此外,该疗法在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期间的相关不良反应较轻,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苦味和头晕。日本最新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管理指南指出,在没有药敏试验的情况下,基于伏诺拉生的三联疗法可用作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一线和二线疗法。《马斯特里赫特共识Ⅵ/佛罗伦萨共识》指出,在一线和二线治疗中,PCAB-抗菌药联合疗法优于或不劣于传统的基于 PPI 的三联疗法,在有证据表明存在抗菌药耐药性感染的患者中,PCAB-抗菌药联合疗法更具优势。然而,伏诺拉生的剂量、联合抗菌药的选择和治疗过程都需要进一步验证。

2.2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四联治疗

随着克拉霉素耐药率的增加,1995 年提出的由 PPI、铋剂、甲硝唑和四环素组成的经典四联疗法重新受到关注,并重新回到一线治疗的地位。从《马斯特里赫特Ⅳ/佛罗伦萨共识》到《马斯特里赫特Ⅵ/佛罗伦萨共识》,一贯建议在克拉霉素耐药率高(>15%)的地区使用含铋四重治疗。第二次《亚太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共识指南》建议,如果可以获得铋剂,可将铋剂四联疗法作为替代一线疗法。中国《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意大利消化内镜学会指南》、《多伦多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共识》明确提出,应将疗程为10天或14天的含铋四联疗法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建议临床医生应将其作为根除幽门螺杆菌的首选方案。中国《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共识报告》调整了之前推荐的含铋四联疗法中的抗菌药物,制定了阿莫西林、甲硝唑(或四环素)、PPI和铋剂的四联疗法。这些抗幽门螺杆菌方案的根除率为85%−94%,建议将疗程延长至14天。在克拉霉素耐药(<15%)的地区,如果局部证明有效,可推荐铋四联治疗作为一线经验治疗,但高剂量PPI是否能提高四联治疗的疗效尚不清楚。

爱尔兰幽门螺杆菌工作组(IHPWG)就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达成了共识,明确地指出不再推荐 7 天标准疗程的三联疗法。以克拉霉素为基础的三联疗法联合高剂量PPP也被推荐为14天的抗幽门螺杆菌方案。《马斯特里赫特Ⅴ/佛罗伦萨共识》建议,应优先考虑由PPI、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甲硝唑组成的一线临床方案。然而,少数研究发现,使用大剂量 PPI 会增加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从而导致胃癌和其他疾病。尽管如此,目前仍无证据证明长期服用 PPI 引起的上述 ADR 是否是胃癌的主要风险因素。

研究表明,尽管抗菌药耐药性普遍存在,但使用铋可以提高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法的效果。初次治疗失败后,有多种抗生素可供选择。因此,在耐药率较高的地区,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最佳方案是含铋抗幽门螺杆菌疗法。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我们发现含有 PPI、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和呋喃唑酮的 14 天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有显著的高根除效果,其中与泮托拉唑(PPI 的一种)联合疗法的根除率超过 90%。四联疗法比三联疗法含有更多的药物,这可能意味着用药过程中有更多的不良反应。在现实生活中,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8.2%,胃肠道不适是最常见的症状。其中,10 天疗程的总体 ADR(6.1%)低于 14 天疗程的 ADR(17.4%)。不过,该报告显示,ADR 与吸烟和饮酒史以及依从性差有关。

2.3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高剂量二联疗法

《多伦多共识》《马斯特里赫特Ⅴ/佛罗伦萨共识》、美国ACG指南和《曼谷共识》共同建议将大剂量联合疗法(大剂量 PPI 联合抗生素疗法)作为最初未能根除幽门螺杆菌后的补救治疗方法,但并未明确建议将其作为一线疗法。

许多最近的研究表明,高剂量联合治疗与目前主流指南推荐的一线治疗具有相同的疗效和更少的副作用。众所周知,阿莫西林对幽门螺杆菌的作用时间与其抗菌效果呈正相关。大剂量二联疗法可以通过增加 PPI 的剂量和阿莫西林的给药频率来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包括 2249 名患者在内的 12 项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显示,PPI 和阿莫西林双重疗法是一种有效、安全且副作用较小的治疗方案。但也有报道称,在克拉霉素耐药率高的地区,PPI-阿莫西林双重治疗的总根除率仅为52%,依从率仅为68.4%,未能有效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

目前,对于首次发现和治疗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推荐的一线方案因地区而异,主要基于抗生素耐药率,以及患者的个体或种族差异。如表 1 所示。这些治疗方案包括三联疗法和四联疗法。最近,《马斯特里赫特Ⅵ/佛罗伦萨共识》建议,在含铋四联疗法或 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疗法失败后,采用 PPI-阿莫西林每日四次疗法。

          20441691278491355

意大利胃肠病学和消化内镜学会的指南建议,如果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无效,PPI-阿莫西林每日三次可作为抢救疗法。尽管如此,鉴于已报道的大剂量双重疗法的种类较少,且根除率可能令人满意,因此值得开展更多剂量范围研究和前瞻性比较试验,以确认其在不同国家的疗效和安全性,尤其是在抗生素耐药地区。

2.4应用中药综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据报道,甘草、黄连和半夏是抗幽门螺杆菌中药处方中最常用的三种草药,为优化临床处方和开发强效药物提供了参考。

2.5补充益生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从对11项研究的系统回顾来看,益生菌可以恢复微生物平衡,单独就可以根除14%的幽门螺杆菌。从临床角度来看,益生菌单药治疗对幽门螺杆菌清除的效果微乎其微,但布拉氏酵母菌等益生菌可能对幽门螺杆菌具有直接、持续的抗菌作用。为了减少抗幽门螺杆菌对正常菌群的影响,避免药物治疗失败,人们提出并提倡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替代疗法,包括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时补充益生菌。虽然幽门螺杆菌感染并不一定对所有患者都有害,但根除幽门螺杆菌与肠道微生物生态和结构的广泛变化有关。目前的证据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包括细菌多样性以及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普氏粪杆菌数量的减少。然而,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益生菌补充疗法不仅可以通过诱导肠道菌群和宿主免疫反应的变化来缓解更多的胃肠道症状,还可以增强抗生素的效果并维持宿主胃肠道菌群的平衡。

证据显示,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后,有害细菌的数量增加,但补充益生菌可改善胃肠道症状,增加有益细菌的比例。此外,必须指出的是,益生菌与标准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相结合可能比抗生素治疗后补充益生菌更有效。由于益生菌对幽门螺杆菌的活性具有物种特异性,因此有必要在不久的将来确定更有效的细菌物种,并开发出标准剂量和有效菌株的配方。

3.幽门螺杆菌治疗管理中的两大挑战

虽然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有很多,但在临床上仍具有挑战性。除了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效果不佳和某些地区抗幽门螺杆菌药物的供应问题外,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和患者用药依从性差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管理中需要克服的重要因素。

3.1 幽门螺杆菌治疗管理中的抗生素耐药性

抗生素耐药性和患者用药依从性差导致幽门螺杆菌对治疗这种病原体感染的一线疗法的耐药性增加。研究发现,在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过程中,抗生素耐药性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2017 年 2 月 27 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了一份急需新型抗生素来对抗的 12 种细菌名单,其中耐克拉霉素的幽门螺杆菌被列为新型抗生素开发的重中之重。根据现有数据,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不理想主要与常用抗生素的高耐药率有关。据报道,克拉霉素的耐药率为 13.9%-52.6%,左氧氟沙星为 12.6%-54.8%,甲硝唑为 41.6%-99.5%。在中国,耐药率相对较低的抗生素包括阿莫西林(0%-6.8%)、四环素(0%-7.3%)和呋喃唑酮(0%-0.1%),这可能是由于它们的使用率和接触率较低。由于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标准治疗方案的疗效也在下降。

通过对1533份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黏膜标本进行分析,发现在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后,所有抗生素对幽门螺杆菌的耐药率都较高。这表明,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对于减少因抗生素耐药性导致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初始治疗失败的可能性至关重要。此外,在初始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失败后选择抗生素进行二次治疗时,临床医生应考虑地区抗生素耐药率和个人抗生素接触史。作为一般指导策略,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方法可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提供重要参考。

3.2 幽门螺杆菌治疗管理中的用药依从性

患者服药依从性已被广泛认为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和一个主要的健康问题。有证据表明,50%的患者没有遵循处方的药物治疗方案。据报告,影响服药依从性的因素包括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疗程的改变以及药品服用完后的重新取药。

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已成为医生、药剂师、护士和其他医务人员面临的巨大挑战。对于根除幽门螺杆菌,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被报道为一个独立的影响因素。

一项开放标签的多中心随机研究显示,药物依从性良好的受试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患者较高的药物依从性是成功根除幽门螺杆菌的重要因素之一。一项对143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系统回顾发现,加强教育干预将对感染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产生积极的影响。

据报道,近三分之一的抗生素耐药性突变和药物耐从性差的患者出现一线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失败。这些证据证实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将是幽门螺杆菌治疗成功的主要挑战,而改善措施将是幽门螺杆菌治疗管理的有效补充。据报道,近三分之一的患者出现抗生素耐药性突变,且用药依从性差,导致一线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失败。这些证据证实,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是幽门螺杆菌治疗成功与否的主要挑战,而改善措施则是幽门螺杆菌治疗管理的有效补充。

4 药师主导的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中的药物管理

药剂师是临床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包括与药品有关的方方面面。医院的药师主要负责医生处方的审核和调配,保障药品供应,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指导合理用药。值得注意的是,药剂师的工作还强调参与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实施药物护理、用药教育、疗效评价和出院后的持续用药管理。药剂师管理的幽门螺杆菌治疗服务可有效解决已发现的障碍,包括医疗服务提供者开具的治疗方案不正确、药房配发的处方方案不完整、患者对治疗方案理解不透彻、治疗不依从、不良反应处理不当等。

最后,在药剂师管理的幽门螺杆菌治疗服务中,从未接受过幽门螺杆菌治疗的患者的根除率达到了 100%,而被定义为之前至少接受过 2 次治疗但未能成功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患者的根除率为 69%。

据报道,药师可通过优化处方行为、监测抗菌药物使用、感染控制和教育,有效减少不合理用药。据报道,包括药剂师在内的抗菌药物管理小组有效地减少了创伤和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每月的抗菌药物总用量,每 1000 个病人日减少了 375 个规定日剂量。在英国的一项研究中,药剂师为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提供用药咨询和随访干预,在统计学上显著提高了幽门螺杆菌根除率(94.7%)和依从性(92.1%),并为患者减少了约30英镑的直接费用,这表明在幽门螺杆菌治疗过程中应将药物护理作为其中的一项内容。在中国药师的专业指导下,幽门螺杆菌根除率(92.5%)、正确用药比例(95%)、漏服和停药次数(5%)、治疗满意度(98.75%)均有显著提高。在葡萄牙,药剂师可通过使用电子记录设备改善幽门螺杆菌患者的健康感知状况。日本一家医院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由药剂师管理的452名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进行了调查,发现药剂师提供的用药指导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幽门螺杆菌根除率(91.4%),但药剂师需要承担额外的人力成本。结合新兴研究,药师参与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包括药师的药学护理和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总体而言,药师参与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和患者满意度。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药剂师的用药干预可以降低治疗成本。因此,对患者进行有组织的用药教育和随访对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有显著效果,而将药剂师纳入多学科协作团队应成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的常规部分。未来的研究还应关注长期疗效、对医疗成本的影响以及患者对药剂师服务的满意度。最近的研究还表明,药剂师还可以在实践中应用护理点筛查技术,积极识别和治疗未确诊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或应用新的互联网互动工具(如微信平台)管理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

5.讨论

幽门螺杆菌既有害又广泛存在,造成了巨大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导致人们越来越努力地根除这种生物。根除幽门螺杆菌被认为是预防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途径,同时也对消化系统以外的疾病起到一定作用。为了战胜这种看似温和、实则具有毁灭性的传染病,目前全世界有多种治疗方法,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标准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在最新的临床实践中,包括中药和益生菌在内的替代疗法在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方面表现出了强大的潜力,但目前推荐的主要治疗方法仍依赖于三联和四联疗法,其中包括耐药率低的抗菌药(如阿莫西林和呋喃唑酮),以及伴有 7 至 14 天疗程的 PPI。然而,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幽门螺杆菌耐药性逐渐增强。根据国际指南和报告,根据当地抗生素耐药性和既往抗生素使用情况选择幽门螺杆菌根除方案是最被提倡的。此外,治疗策略会随着抗生素耐药率的差异和增加而不断调整和改进。

无论 CYP2C19 基因分型和抗生素耐药性模式如何,14 天的 PPI-铋剂四联疗法联合益生菌作为一线疗法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极佳的根除率。在克拉霉素耐药性较低的地区,以及之前未接受过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建议使用克拉霉素进行为期14天的三联疗法。最近,大剂量双重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效果也得到了热烈的评价。在一项网络荟萃分析中,14 天大剂量双重疗法似乎是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最佳一线疗法,其疗效和依从性与铋剂和非铋剂四联疗法相当,但不良反应较少。

尽管在优化抗幽门螺杆菌药物品种和降低抗生素耐药率方面的策略,包括使用中医药和益生菌补充剂方面的进展令人鼓舞,但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仍不尽如人意,且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图 2)。据报道,在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的病例中,克拉霉素耐药率超过 50%,这表明在此类高风险地区应仔细考虑抗生素耐药的流行病学调查。令人鼓舞的是,可以从粪便中检测到产生耐药性的基因突变,这在不久的将来可能比上内镜检查更容易接受,从而推广以药敏性为指导的根除疗法。  

25141691278491545

患者用药依从性差是幽门螺杆菌治疗失败的另一个关键影响因素。令人惊讶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药师参与幽门螺杆菌治疗过程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还可以降低治疗成本,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药师应积极参与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管理实践,在医院或家庭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用药教育,充分发挥药师的社会价值。此外,新型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策略,如通过互联网手段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探索新的治疗药物等,仍有待探索。

首先,幽门螺杆菌数据库的建立应成为获取幽门螺杆菌管理实时信息的有效途径。

其次,医生、护士和药剂师随时加强对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治疗用药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对于药师而言,应采取综合策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包括协助医生简化用药方案、教育患者正确的用药剂量和次数、减轻对ADR的恐惧、通过微信等网络工具提醒用药以及定期随访患者等。

第三,大剂量双重疗法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以及相关的弊端,如抗生素耐药性和ADR,有望成为一种有前途的替代疗法。幽门螺杆菌在 pH 值为 6-7 几乎呈中性时进入复制期,而在 pH 值为 3-6 的酸性环境中则转变为茧状,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此外,第二代药物(埃索美拉唑和雷贝拉唑)可能比第一代药物(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更有效,因为前者的代谢对细胞色素 P450 CYP2C19 基因变量的依赖性更低。然而,遗憾的是,有几项研究证实,大剂量双重疗法对根除幽门螺杆菌无效。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质性证据来评估大剂量双重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最佳药物类型和治疗时间。

第四,新出现的中药方剂在临床上被证明对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有效,但每种中药可能有多种药材,每种药材的成分复杂,在已发表文献的基础上,抗幽门螺杆菌的药理机制往往不明确。当与西药联合使用时,可以使用疗效确切的中药有效成分代替中药方剂,以避免无效成分可能带来的危害。在临床实践中,如何更好地将中药融入标准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中,仍需付出大量努力。此外,一项系统综述报告称,由于临床试验质量不高、漏斗图不对称和异质性等原因,没有有力的证据表明单独使用中医药治疗具有与经典西医疗法相同的疗效。然而,抗幽门螺杆菌中医处方中常用的甘草、黄连、半夏等中草药可为优化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提供新的见解。

此外,在标准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中,添加益生菌可提高根除率,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然而,益生菌的最佳种类、补充治疗的剂量和持续时间尚未确定。基于对益生菌、抗生素和个体患者的综合分析,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预测哪些益生菌补充是有益的。

总结

本综述重点介绍了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最新进展,强调了制定新策略以应对高感染率和抗生素耐药性的必要性。此外,还强调了药剂师在优化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疗程和效果方面的作用。未来的工作重点应放在优化当前的研究方案、创新疗法的长期疗效、新型 PPI 的开发、对医疗成本的影响、患者满意度以及个性化用药等方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抗生素,耐药率,药师,药物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