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科技一周资讯:宣武医院成功实施首例自体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手术
发改委等多部门发文支持民企在细胞和基因等领域科技攻关:8月1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推动破解民营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 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攻关,牵头承担工业软件、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基因和细胞医疗、新型储能等领域的攻关任务。(责任单位: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改委
《科技日报》刊文“干细胞研究或将引发医疗技术革命”:《科技日报》健康板块刊文《干细胞研究或将引发医疗技术革命》,指出目前全球进入人体试验的干细胞研究超过8000项,有望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医学难题,帮助人类实现修复创伤和病理组织、治愈终末期疾病的梦想,引发新一轮医疗技术革命。进入21世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随着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颠覆性生物技术不断突破,干细胞研究不断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交叉融合,革命性地改变了再生医学的研究范式,并将带来生命健康领域的产业变革。
科技日报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招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正在开展一项评价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IxCell hUC-MSC-S)在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单次给药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的I期临床研究。本试验为单中心、开放标签、剂量递增的临床试验,旨在评价IxCell hUC-MSC-S在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发病12-24周)患者中的安全性、免疫原性、耐受性和初步有效性,并确定其Ⅱ期临床试验的推荐剂量。试验共分为3个剂量组,预计共纳入18例受试者,每组6例。
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宣武医院成功实施首例自体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手术:近日,首例使用iNSC-DAP(诱导神经干细胞来源的多巴胺能神经前体细胞)自体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神经外科手术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成功完成。此次接受iNSC-DAP自体细胞手术移植的患者罹患帕金森病8年,有明显的运动并发症,开期尚能活动,关期几乎不能自理。患者植入细胞后,经复查植入部位准确,术后关期症状有短暂改善,稳定的长期疗效预计在细胞植入后6个月左右可观测。目前,患者已出院,各方面情况良好。
北京日报
国内学者证实干细胞培养基在皮肤年轻化上的功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皮肤科与宣武医院皮肤科的研究团队联合,在权威医学期刊 《Frontiers in Medicine》 上发表一项研究结果,标题为《微针结合局部应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在皮肤亮度和年轻化方面的功效:随机对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和单独使用微针的组相比,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微针组在皮肤亮度(黑色素指数、紫外线斑点和褐色斑点减少)和皮肤年轻化(皱纹和毛孔减少,皮肤弹性增加)方面有显著改善。
Frontiers in Medicine
中国科学家突破CAR-T生产瓶颈:CAR-T制备过程中,如何安全有效地转染基因是一大问题,T细胞对DNA转染耐受很低,使得转染后实际存活的细胞并不多,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团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新方法,研究者们发现,电穿孔转染DNA的毒性是由cGAS-STING途径介导的,而改变使用的缓冲液渗透压能够显著抑制这一过程,将生产CAR-T的效率提升20倍,生成的CAR-T细胞抗肿瘤活性也高于传统慢病毒方法。该论文发表在《自然·生物医学工程》上。
生物谷
来自新生儿心脏的间充质干细胞有望治疗克罗恩病: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安-罗伯特劳瑞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直接注射从手术期间丢弃的心脏组织中提取的新生儿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减少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样回肠炎小鼠模型的肠道炎症,促进伤口愈合。他们提供了一种很有前景的新的替代治疗方法,避免了目前克罗恩病药物治疗的缺陷,包括疗效下降、严重的副作用和增加胃肠功能紊乱的风险。相关研究结果于2023年7月6日在线发表在Advanced Therapeutics期刊上。
生物谷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