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第一科研 | 市一医院两项科技成果获2022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

2023-08-05 10:30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相关研究成果对攻克银屑病这一疑难病症具有卓越价值,受到领域内广泛认可,为相关基础研究及临床转化的推进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022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揭晓

近日,2022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结果揭晓。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疑难疾病精准研究中心主任王宏林教授团队的“银屑病新机制和新靶点”研究,核医学科主任赵晋华教授团队的“淋巴瘤分子影像学综合评估体系的建立和临床应用”荣获该奖项。

获奖项目:银屑病新机制和新靶点

第一完成人:王宏林

95281691191818677

项目简介:

该研究原创性地揭示了RNA病毒感染是银屑病的重要诱发原因,阐述了作为银屑病的“始动者”“转导者”“受害者”的表皮细胞代谢异常,是重要的治疗“靶细胞”,解析了免疫-代谢-免疫的交叉作用模式为银屑病发病的重要机制,对银屑病病因学提出了全新理论,为银屑病诊治提供了新思路。

多年以来,王宏林教授团队专注于银屑病致病机制与药物靶点的研究,相继发现了SFRP4、PP6、MAT2A等重要靶点及其所涉及的作用机制,揭示了表皮细胞作为靶细胞对银屑病新药开发的重大意义。研究团队从天然药物乳香入手,解析其活性成分AKBA小分子在银屑病中的疗效与作用靶点,并进一步对其修饰、筛选而获得全新化合物实体CKBA。

CKBA小分子候选药物是我国自主研发、具有全球知识产权的银屑病一类候选新药,已获得临床试验许可并顺利完成I期临床试验,正开展II期临床试验,同时增加白癜风为适应症。相关研究成果对攻克银屑病这一疑难病症具有卓越价值,受到领域内广泛认可,为相关基础研究及临床转化的推进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获奖项目:淋巴瘤分子影像学综合评估体系的建立和临床应用

第一完成人:赵晋华

43201691191818975

项目简介:

恶性淋巴瘤是中国发病率增速最快的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居于各类恶性肿瘤的前10位。及时准确的疗效评估及预后预测对淋巴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临床迫切需要一种能准确评估治疗反应和预后的检查手段。赵晋华主任领衔的我院核医学科团队着重探索了18F-FDG PET/CT显像在淋巴瘤化疗中期疗效与预后评估、大剂量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前疗效预测、移植后疗效评估及预后预测的价值,建立了淋巴瘤化疗中期疗效评估、大剂量化疗加自体干细胞移植预后预测的18F-FDG/CT显像技术体系”,用于淋巴瘤分子影像学综合评价,助力淋巴瘤的临床诊疗决策,显著提高了淋巴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时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该研究项目在淋巴瘤疗效评估及预测预后方面具有独特临床价值,特别是对复发难治性淋巴瘤的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赵晋华教授多年来致力于淋巴瘤PET/CT显像的研究和推广应用,负责编写我国2016年版《淋巴瘤PET/CT显像指南》和2021年版《淋巴瘤PET/CT及PET/MRI显像指南》,主编《淋巴瘤PET/CT影像学》,组织了八届公济PET影像论坛暨淋巴瘤PET/CT研讨会 ,对促进核医学影像在临床的应用做出了贡献。

通讯员/科研处 王希晨

编辑/宣传处 胡杨、蔡诗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科学技术,科研,研究,临床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