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老太突然吃不下饭,还头晕烧心!一查竟是......
十堰七旬老人突然吃不下饭反酸、烧心还伴随头痛家人紧急送医没想到竟查出癌症!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家住郧阳区的王奶奶今年75岁,一个月前她出现了进食不顺畅、反酸、烧心还有头疼的症状,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情况越来越严重,家人带着她在当地医院做了检查,没想到竟查出了大问题。
王奶奶:
食道部位很疼,痛得严重时头晕眼花、走不了路。
医生发现患者距门齿大概在27到30公分左右的食管上有一块可疑病灶,根据白光内镜诊断,怀疑是食管早期肿瘤。为了明确诊断,一家人来到了十堰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作进一步检查。
市人民医院消化疾病中心副主任 周春芳:
心肺评估后选择进行早癌精查,通过染色放大内镜、络合碘染色进一步明确诊断,同时结合超声内镜检查进行评估,最终确定此患者是典型的食管早癌病变。
由于患者年龄较大,同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科室立刻组织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影像科、麻醉科等相关科室进行了多学科会诊,全面评估老人的身体情况。术前准备充分后,周春芳主任为王奶奶实施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技术)。
市人民医院消化疾病中心副主任 周春芳:
ESD(技术)在人医开展近十年,技术非常成熟,适合应用于黏膜下的病变、良性或者恶性的包块以及早癌的剥离治疗。
仅一个小时,周春芳主任就把王奶奶食管处的病灶完整地剥离了下来。传统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的方法需要通过外科手术,甚至可能需要放疗和化疗。不仅创伤大、治疗周期长、治疗费用高,对于患有多种慢性病的老人来说,手术风险也极大。而现在采用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技术则明显减少了很多外科手术的弊端。
市人民医院消化疾病中心副主任 周春芳:
微创治疗基本上不改变患者解剖结构,手术过程中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概率较小,更为安全可靠。且住院时间非常短,费用比传统外科手术低一大半。
术后,王奶奶恢复良好,进食困难和疼痛的症状已经慢慢缓解。病灶切缘和基底的病理检查结果都为阴性,证明病灶已被完整切除、剥离得非常干净,最大程度的减少了病灶残余及复发的可能。
市人民医院消化疾病中心副主任 周春芳:
发红的病灶就是早期肿瘤,实施ESD剥离后出血很少、创面非常干净。
医生提醒,很多消化道肿瘤在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需要通过定期体检去发现问题,建议45岁以上人群,每3到5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如果家族里直系亲属有消化道肿瘤病史,建议间隔1年到2年做一次胃镜检查;如果经常出现反酸、烧心、腹部胀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
周春芳,十堰市人民医院消化疾病中心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擅长消化道出血的急诊内镜下各种止血术、食道支架置入术、食道扩张术、异物取出术、各种疑难腹痛、顽固性便秘、腹泻的诊断与治疗。尤其擅长消化道早癌筛查及内镜下诊疗:如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术),经内镜粘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POEM),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FR),透明帽辅助内镜下硬化术(CAES)等。
主编/陈勇
编辑/郑桢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