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2023.8.4):肺结节患者的重磅利好消息--周围型临床T1aN0非小细胞肺癌的肺叶、肺段或楔形切除效果一样!
理论学习:
前言:
我其实在公众号里反复在讲,肺结节中的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微浸润性腺癌以及浸润性腺癌贴壁为主型(或磨玻璃密度为主)楔形切除只要切缘阴性,治疗效果与肺段或肺叶切除一样,能楔形切除的部位的结节,肺段切除就是多余的。根本的原因就是:如果段支气管根部淋巴结阳性,肺段切除也不够,得切叶;事实上阴性,则取了这组淋巴结有什么用?但关键是2023年最新的中华医学会肺癌诊疗指南仍表述:目前早期肺癌的标准术式仍为解剖性肺叶切除!是1类推荐证据。
意向性肺段切除适用于:
(1)患者功能状况无法耐受肺叶切除;
(2)肿瘤长径小于等于2厘米的周围型小结节同时具体以下情况之一:原位癌、GGO成分超过50%、长期随访倍增时间超过400天。是2A类推荐。意向性楔形切除适用于:病灶位于肺外周1/3;长径小于等于2厘米小结节,实密成分小于等于0.5厘米。2B类推荐证据。所以虽然越来越多医生主张早期肺癌可亚肺叶切除,但更为推崇的是肺段切除或联合亚段切除,也有许多仍只要是浸润性腺癌就行肺叶切除,乱象并没有统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下CALGB140503有关周围型临床T1aN0非小细胞肺癌的肺叶切除、肺段切除或楔形切除的进一步分析。
关键意见:
根据既往CALGB 140503研究表明,临床T1aN0肺癌患者行亚肺叶切除术(SLR)后的生存率不低于肺叶切除术后的生存率。楔形切除和肺段切除都是可接受的手术。本文对CALGB140503的数据进一步分析研究发现无论实质切除的程度如何,生存率都是相似的。楔形切除和解剖性肺段切除都是周围型T1a不伴有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非小细胞肺患者可接受的治疗方案,两组生存率没有显著差异。SR(肺段切除)组和WR(楔形切除)组间FEV1的降低也无显著性差异。
背景介绍:
研究例数:在CALGB140503研究中,697名患者被随机分配到肺叶切除术组或亚肺叶切除术组。
DFS率:中位随访7年后,亚肺叶切除(SLR)术后无病生存期(DFS)的主要终点并不低于肺叶切除术。5年DFS为分别为63.6% 和64.1%。
OS率:两组试验的关键次要终点总生存期(OS)也相似。5年OS为分别为80.3% 和78.9%。
数据与方法:
研究介绍:CALGB140503是一项针对临床分期为T1aN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多中心、国际、随机、非劣势的III期试验。临床分期以第7版TNM分期系统为基础。
纳入研究的术前关键资格:
术前CT上存在实性成分且大小≤2厘米的周围型肺结节,推测或确认为非小细胞肺癌;
CT扫描显示肿瘤中心位于肺外周三分之一,肿瘤位置适合进行LR或SLR(楔形或肺段);
患有纯磨玻璃样结节或经病理证实为N1或N2型的患者不符合纳入条件。
纳入的术中关键资格:
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学确认和冰冻切片检查确认为N0状态(对于右侧肿瘤,淋巴结为4、7和10组;对于左侧肿瘤,淋巴结为5或6、7和10组);在确定进行外科手术的6周内通过纵隔镜、支气管镜或内窥镜超声采样的淋巴结不需要重新采样。
研究结果
入组时间:在2007年6月15日至2017年3月13日期间,共入组697名。
组间情况:肺叶切除362例,解剖肺段切除131例,楔形切除204例。
生存结果
5年DFS为64.7%,SR后为63.8%,WR后为62.5%。
5年OS在完全缓解后为78.7%,在SR后为81.9%,在WR后为79.7%。
复发结果
总复发率:SR组为31.5%,WR组为31.2%。
远处复发率:SR组为16.9%,WR组为14.9%
局部复发率:SR组为12.3%,WR组为14.4%
之前曾报道,在LR治疗后,10%的患者发生局部复发。
5年的局部无复发生存率:LR组为86.6%,SR组为84.6%,WR组为82.7%。
研究表明:
CALGB140503研究的后续进一步分析表明,楔形切除术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都是周围型T1a不伴有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非小细胞肺患者可接受的治疗方案,两组生存率没有显著差异。同时,进一步证明了亚肺叶切除与肺叶切除相比,在无病生存率的主要终点方面具有非劣性。
感悟:
CALGB140503的研究后续分析表明,对于术前CT上存在实性成分且大小≤2厘米的位于肺外周1/3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证实无淋巴结转移前提下,肺叶切除、肺段切除或肺楔形切除的治疗效果没有区别。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