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学术】促炎饮食将可能导致痴呆风险增加!我院神经内科叶钦勇教授团队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7月21日,我院神经内科叶钦勇教授团队在国际TOP学术期刊《BMC Medicine》 (中科院1区,IF=9.3)在线发表研究论文。该文章是本课题组继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中科院1区,IF=10.8)发表认知相关研究成果之后的又一成果。我院神经内科叶钦勇教授,蔡国恩副教授和北京天坛医院孟凡刚教授为该论著共同通讯作者,我院2020级本科生施译森、2022级研究生林法彬和2022级研究生李玥平为共同第一作者。
本研究发现促进炎症的饮食习惯与全因痴呆和阿兹海默症痴呆的发生风险增加有关。我院神经内科叶钦勇教授团队在《BMC Medicine》发表的研究论文中阐述了膳食炎症指数与痴呆发生风险的关联,为痴呆预防的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引。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患有阿兹海默症痴呆的人数也急剧增加,然而,阿兹海默症痴呆症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通过早期预防措施,如远离危险因素,调整饮食习惯来降低患病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叶钦勇教授团队基于英国生物库这一大规模队列开展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探索促炎症饮食习惯和痴呆发生风险关联的研究,该研究包含了166377名参与者,随访时间的中位数长达9.46年。
研究使用膳食炎症指数对饮食的炎症水平进行评估,发现高水平的膳食炎症指数与全因痴呆和阿兹海默症痴呆的发生风险增高显著相关。
本研究还发现,在身体质量指数较高,即较为肥胖的人群中,高水平的膳食炎症指数和痴呆风险增高的关联更为明显。总之,这项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促炎饮食和全因痴呆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并发现DII和阿兹海默症之间存在“J型”的非线性关联。
因此,在日常食谱中适当减少导致膳食炎症指数增高的营养素(如脂肪、碳水化合物、胆固醇等)的含量,或增加能降低膳食炎症指数的营养素(如锌、硒、膳食纤维等)的含量或许有助于预防未来发生阿兹海默症痴呆。
近年来,在科学界形成共识的促炎食物,主要是精制碳水化合物、油炸食品、含糖饮料及碳酸饮料、加工肉类、反式脂肪、饱和脂肪。日常生活常见的品种,包括白面包、糕点、炸薯条、瓶装或罐装饮料及加工果汁、红肉及香肠、人造黄油、动物油脂等。这类食物的摄入比例增加时,会升高DII指数,从而增加多种疾病的风险。
抗炎食物的代表,主要是全谷物、新鲜蔬菜和水果、鱼类、绿茶等富含生物活性物质的饮料、含天然抗炎物质的调味品,比如,生姜、大蒜、辣椒、肉桂、百里香、迷迭香、咖喱等。
END
撰稿:神经内科
责编:黄怡晨
编审:苏萍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