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鹰展翅志高远 搏击长空会有时 | 2023年度上海市肺科医院“雏鹰腾飞”青年人才项目揭晓
为加强优秀人才选拔和培养力度,切实打造学科人才梯队的基础和厚度,我院搭建了五个层级六个类别的“金字塔”形人才培养体系。经过多年实践,取得显著成效,为我院培育了一大批国家级和省部级人才。
“雏鹰腾飞”青年人才资助计划作为该体系的塔基部分,主要面向30周岁以下的高年级博士研究生和规培生,通过遴选,吸收青年才俊进入人才计划,为我院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储备力量。
目前,“雏鹰腾飞”青年人才资助计划已完成三个批次的培育,共资助青年人才23人,其中已入职我院17人,有13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省部级人才项目8项,已初见成效。从今年开始,我院进一步优化完善了“雏鹰腾飞”人才计划,拟每年组织评审一次,培养周期调整为2年。2023年5月至7月,经过指南发布、组织申报、函评和会议评审,择优遴选出10名“雏鹰腾飞”青年人才资助计划拟资助对象,介绍如下(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姜聪 博士研究生
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临床医学,2018年获同济大学外科学直接攻博名额,目前于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联合培养。主要研究方向为细胞焦亡的调控机制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入学至今在PNAS、Adv Funct Mater、Adv Sci、Adv Healthc Mater、Ann Thorac Surg等国际知名期刊共发表SCI论文9篇,其中第一/共同第一8篇,IF>10论著4篇,单篇最高IF 18.8,受邀参加中华医学会第十九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发言1次。
李重武 博士研究生
同济大学2020级博士在读,2017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生,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研究方向包括局部晚期肺癌新辅助免疫治疗及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Cancer Immunology、Immunotherapy、JTO Clinical and Research Report、 Translational Lung Cancer Research等杂志发表多篇SCI;受邀于2023年美国胸科学会(ATS)年会作口头报告。
刘杨 博士 规培医师
202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支气管扩张症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以第一作者及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0篇,其中含The Lancet Digital Health、The 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Emerging Microbes& Infections、EBioMedicine等权威期刊,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
施烜 2023届博士毕业生
2023年6月毕业于同济大学,硕士博士期间,围绕肺损伤与肺保护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相关论文发表在包括Redox Biology、Frontiers in Immunology等SCI期刊。参编麻醉学相关著作2部,担任包括Free Radical Biology & Medicine,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等期刊的审稿人。2023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等荣誉。
孙维言 2023届博士毕业生
2023年6月毕业于同济大学,研究方向为肺部穿刺技术革新与临床推广和组织工程气管研发与应用。近5年以一作/共通讯发表SCI论文12篇,5篇IF>10,累积影响因子102分。获美国胸科学会年会颁发的International Trainee Scholarship。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3次。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项。获得“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二等奖、“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家银奖、“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铜奖、全国医学生创新创业论坛-全国优秀项目、同济大学“学术先锋”等荣誉。
王冰洁 博士研究生
同济大学2020级博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病原微生物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病学和致病机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Int J Antimicrob Agents、Emerg Microbes Infect、Int J Infect Dis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5篇。在华夏临床微生物学学术年会及中华医学会全国儿科学术大会等大型学术会议上发表口头演讲,在多个学术会议上进行壁报交流等。
吴俊琪 博士研究生
同济大学2021级博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性粒细胞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调节作用及机制研究。目前以第一/共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4篇,包括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JAMA NetwOpen、J Biomed Sci和Eur J Med Chem等期刊;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受邀在美国胸外科年会(AATS)等国际会议发表口头演讲。
杨富钧 博士研究生
同济大学2021级博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肺癌放化疗抵抗分子机制。以主要参与人的方式参与两项以上国家级科研课题,其中一项已顺利结题,以第一/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7篇,发表期刊包括Lung Cancer、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Translational Lung Cancer Research、JTCVS Open、Frontiers in Immunology。在读期间曾多次担任班级及校内组织学生干部等工作,积极参与相关管理工作。
周焕平 博士
同济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炎症免疫调控、围术期肺保护策略与机制研究。在Redox Biol、J Neuroinflammation、Anesth Analg、Front Med、Shock等期刊发表论文25篇,第一/共一/共同通讯6篇,参编《麻醉与围术期医学》、《醉仁心胸》等著作。
周娟 2023届博士毕业生
University Games
2023年6月毕业于同济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晚期肺癌精准化治疗。主持上海市抗癌协会雏鹰计划A类项目 1 项。在BMC Medicine、Int J Cancer、Lung Cancer等国际知名期刊上以第一/共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2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 11.806 分,累计影响因子>50 分。参与 3 部专著编写。获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毕业生称号,在读期间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次,同济大学优秀博士生奖学金2次。获第八届上海市抗癌科技奖(科普奖),2022年度罗氏大学研究基金三等奖。
供稿:科教处
编辑:宣传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