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院的“学者型医师”队伍建设尚在起步阶段,在未来,医院将进一步健全“学者型医师”培养机制。
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建设,是新时代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高水平人才的支撑,而优秀的临床科研复合型青年医师是研究型医院及学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和保障。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新设立“学者型医师”培养路径,通过对学者型医师的精准培育,推动医院人才体系的改革。
7月31日,北大医院迎来第一批“学者型医师”。为帮助新入职的“学者型医师”明确岗位培养目标并了解职业发展需求,确保接收科室了解“学者型医师”考核要求及科室需要提供的支持,畅通“学者型医师”与科室、职能部门、科研平台等之间的交流,医院组织召开了“学者型医师”入职培训暨座谈会。
会上,人力资源处副处长胡小靖介绍了“学者型医师”的基本情况及培养目标和要求,未来会协同各相关部门为“学者型医师”的成长成才搭建好平台和环境,做好服务和支撑。
科研处副处长向宇从课题体系、培训体系、技术体系、资源体系和转化体系五个方面介绍了医院的科研情况。
科研处杨照老师介绍了各层次人才项目“金字塔”,以及申报评审流程。鼓励大家要做好成果积累及年龄规划,不断攀登进取,开拓从青年人才走向国家人才之路。
科研处聂静教授结合自身科研经历提出,新入职的“学者型医师”应尽快确定研究方向,建立个人研究标签,协调好个人和科室的研究方向,利用好医院及所在科室的高平台;同时可以重点关注发展交叉跨学科研究,主动寻找合作者,在合作当中共同进步,逐步组建研究团队。
科研处副处长杨兴讲到,“学者型医师”应尽量平衡研究基础与产出周期,规划课题方向与进度,同时关注考核指标,合理安排进度;另外还应发挥北大医学优势,在起步阶段通过申请院级课题、校级课题积累研究经验,为后续申请更高级别的课题和人才项目奠定基础。
最后,北大医院副院长李航表示,医院人才体系中应包含差异化的人才结构,确保在不同维度支持社会以及医院发展的需要。北大医院致力于培养既具备优秀临床业务能力又有较高科研水平的医学人才。李航副院长强调,“学者型医师”已具备一定的科研积累,从今天开始就要思考职业生涯规划。在工作和科研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医院和科室层面一定会给予高度重视,积极回应并尽可能妥善解决,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帮助“学者型医师”走好从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的每一步!
北大医院的“学者型医师”队伍建设尚在起步阶段,在未来,医院将进一步健全“学者型医师”培养机制。一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学者型医师”的培养体系建设,建立合理的管理、培训、考评机制;另一方面,拓宽“学者型医师”培养渠道,让更多人才加入到人才队伍中来,为有科研能力的优秀医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天地。
图 文:人力资源处
编 辑:宣传中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