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蛇毒血清使用须知|给临床人员的一封信
各药师、医生及护士:
抗蛇毒血清属于异源蛋白,引起过敏的可能是其固有属性,使用前需做过敏皮试,但皮试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后续发生过敏反应的可能。
抗蛇毒血清对有症状的毒蛇咬伤患者没有绝对禁忌症。体内未经处理的毒液造成永久性损伤的高风险远远大于抗蛇毒血清导致过敏反应的低风险。尽早使用抗蛇毒血清是治疗毒蛇咬伤的金标准,也是降低死亡或永久残疾风险的最有效方法。因此,即使皮试阳性,作为唯一明确有效的解毒剂,抗蛇毒血清还是会在抗过敏的支持下继续使用,因为临床上有其不可替代的治疗作用。
抗蛇毒血清的运输、储存都要保持在 2°C-8°C,这点请药剂科的老师子以关注。
对于临床医生及护士而言,掌握过敏的对症治疗以及在过敏的情况下,如何正确使用抗蛇毒血清,将至关重要。
如发生过敏反应立即停止注射抗蛇毒血清,过敏反应缓解后采用脱敏滴注法缓慢滴注。抗蛇毒血清的脱敏滴注要建立静脉双通道,要与抗过敏药物的滴注分开,同时,抗蛇毒血清滴注要尽量缓慢。
血清过敏反应:可出现荨麻珍、气喘、血管性水肿等症状。采用抗过敏治疗。 ①静脉输注 H1-抗组胺药氯苯那敏 10mg 或苯海拉明25~50mg[2] ② 10%的葡萄糖酸钙 10ml静脉推注或静脉滴注[2]。 ③ 地塞米松 5-10mg 静脉输注[1]、[3]、氢化可的松 100mg 或甲泼尼龙50~100mg 静脉输注[1]、[2]。
2,过敏性休克:可在抗蛇毒血清用药中或用药后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内突然发生。速用0.1%肾上腺素 0.3-0-5mg 肌内注射[1]、[2]及地塞米松5~10mg静脉输注[1]、[2]。同时准备好气管插管等急救装备,以便及时抢救。
3.血清病:主要症状为荨麻疹、发热、淋巴结肿大、局部浮肿,偶有蛋白尿、呕吐、关节痛,注射部位可出现红斑、瘙痒及水肿。一般系在注射后7~14 天发病,称为延缓型;亦有在注射后 2~4 天发病,称为加速型。可使用钙剂或抗组织胺药物来治疗,一般数日至十数日即可痊愈[2]。
[1]姜楠楠,向莉.世界过敏组织(WAO)2020严重过敏反应指导意见要点[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21,15(01):93-94.
[2]上海赛伦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抗蝮蛇毒血清说明书.2020年 12月30日版 [3]司继刚,段磊,赵群等.肾上腺素救治过敏性休克使用方法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21,38(06):744-748.DOI:10.13748/j.cnki.issn1007-7693.2021.06.020.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