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坛已成为沪上肝病临床诊治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业会议,对我中心肝病学科的发展和进步起到积极提升作用。
2023年7月30日,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举办的第六届肝病精准诊治和转化医学高峰论坛暨慢性肝病精准诊治新技术新理论国家继续教育学习班(编号2023-03-08-038(国)),在上海浦东齐鲁万怡大酒店成功举办。
7月30日上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副主任陈良教授宣布会议开幕,中心党委书记范小红教授致开幕辞。本次会议邀请到众多国内外知名的肝病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莅临主持、授课及点评讨论,充分体现了基础临床结合、中西医融合,多学科联合。
会议主题从肝病的临床和科研实际需求出发,聚焦“乙肝临床治愈研究进展”、“疑难重症肝病”和“转化医学”三大板块,通过专题授课和病例分享,展开深入交流和讨论。
第一板块是“乙肝临床治愈研究进展”。袁正宏教授率先进行了题为“乙肝功能性治愈研究进展”的主题报告。目前乙肝抗病毒药物包括核苷(酸)类似物及干扰素, 还远远不能满足慢乙肝患者达到临床功能性治愈的目标。袁正宏教授介绍了他们实验室所研发的小干扰RNA、中和抗体及新亚型的干扰素在抗乙肝病毒方面的作用,指出未来抗病毒治疗策略应该是在核苷(酸)类似物基础上,联合不同作用靶位的新型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降低和清除乙肝表面抗原,使乙肝患者达到功能性治愈。鲁凤民教授做了“宿主免疫和病毒变异共同促进慢性乙肝疾病发展”的报告。E抗原在建立乙肝病毒慢性感染中起重要作用,乙肝病毒基因BCP/PC突变,促进乙肝患者E抗原状态的变化,有利于乙肝病毒的复制,与临床不良结局有关。鲁教授指出:目前还缺乏评价宿主免疫的指标,乙肝病毒基因组变异与疾病进展、转归及抗病毒治疗应答的相关性,应该是未来乙肝研究重点。张文宏教授分享了“慢性乙肝:实现更高治疗目标的探索”的专题授课,陈良和张继明教授讲述了小干扰RNA新药乙肝功能性治愈研究进展,以及PegIFN-ɑ治疗前后慢性乙肝患者肝组织转录组学分析,谢幼华教授介绍了“细胞因子与乙肝功能性治愈”的相关内容。
第二板块主题为疑难重症肝病专场。王晖教授介绍了慢加急肝衰竭全程管理策略,以此为切入点,郑建铭教授对肝衰竭患者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做了精要阐述,黄玉仙教授着重解读了2023EASL慢加急性肝衰竭指南,陶一峰教授对肝移植手术适应症做了总结和报告,马雄教授则对当前热点的“药物诱导性自身免疫样肝炎”做了重点讲解。
第三板块是“转化医学”。会议请来了李建华教授做了题为“B细胞功能与乙肝病毒感染及功能性治愈”的精彩报告,孔晓妮教授则总结了“肝损伤修复与再生的研究”相关进展。其后,分别来自公卫和华山医院的青年医师李强博士和张昊澄博士做了精彩的临床病例分享,现场各位专家的分析和讨论,观点的碰撞,再次将大会推向高潮。
2023年已是肝病精准诊治和转化医学高峰论坛举办的第六个年头,今年恰逢高温天气,虽天气酷热,仍邀请到来自临床和科研一线的多位专家共聚一堂,深入交流和讨论;同时吸引来百余名兄弟单位的学员现场参会,这都充分显示论坛的品牌效应不断增强,影响力不断扩大。本论坛已成为沪上肝病临床诊治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业会议,对我中心肝病学科的发展和进步起到积极提升作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