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致敬!郑军华同志获评2023年度上海“最美退役军人”
在7月31日晚上举行的“领航强军向复兴 —— 上海市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6周年慰问演出暨最美退役军人发布仪式”上,2023年度上海“最美退役军人”评选结果揭晓,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荣获年度上海“最美退役军人”。
▲ 郑军华在颁奖典礼现场接受表彰
据悉,为讲好优秀退役军人故事,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今年3月以来,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上海警备区政治工作局联合开展了2023年度上海“最美退役军人”学习宣传活动。经广泛发动、严格遴选、社会公示,评选产生了18名年度上海“最美退役军人”个人和2个上海“最美退役军人”集体。
郑军华(第二排右10)
退役不褪色 建功新时代
郑军华,男,汉族,1965年3月生,1983年入伍,2007年退役,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党委书记、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郑军华同志有23年军龄、36年党龄,他始终保持军人的本色,以忠诚奉献、责任担当、坚持不懈、坚不可摧、目标明确、善于总结、信念坚定、勇敢果断的军人精神品质,坚守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初心,不断攀登医学高峰,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是一名献身军营的仁心医者、善作善成的医学领军、深耕细作的管理行家、不辱使命的抗疫先锋。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疫先进个人、上海市最美科技工作者、上海市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献身军营的仁心医者
郑军华出生在军人家庭,从小就受到部队的熏陶,父亲的期待成就了这位泌尿外科大家。23年的军旅生涯锤炼了他过硬、正派的军人作风。一天为军、一生为军,忠诚奉献、责任担当的军人品质早已融入他的血脉,使之坚定地行走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救死扶伤的从医之路上。
他是强军报国的奋斗者。郑军华走上行医路与其父亲有很深的渊源。他的父亲是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一路闯过来的老战士,在一系列战斗中身负重伤,所幸得到医务人员的悉心救治。父亲的故事触动了郑军华,他立志要成为像父亲一样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家卫国。当第二军医大学首次去浙江招生,他带着父亲的期许和对医生的敬仰,开启了医学生涯,至此他走上了这条无怨无悔的行医从军之路。
他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郑军华继承了恩师、泌尿外科泰斗闵志廉教授等前辈们的衣钵,“无私奉献,治病救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他践行的从医行为准则。经过数十年的刻苦磨练、孜孜以求,他逐渐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泌尿外科医生,有时候他在手术台上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时间见证着汗水和努力,他的手术技巧也越来越娴熟,全国各地慕名来的病人也越来越多,在部队工作期间他还担任了军级干部的保健医生。但是他没有因此停下前进脚步,他开始琢磨更深层次的问题:病人的长期生存质量。正是源于军人心中万钧的责任和担当,他始终攀爬在医学的悬崖峭壁上。
善作善成的医学领军
郑军华从事泌尿外科专业40年,他是国内多器官保存液的发明人,上海微创泌尿外科的开创者,国内肾癌研究领域的引领者。他遭遇过无数困难和艰辛,但他时刻保持着坚持不懈、坚不可摧的军人作风,不断攀登医学高峰,勇闯医学禁区,在医、教、研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他是专业领域的开拓者。
职业生涯的前10余年,他围绕着肾脏移植和肾脏保存进行研究,成功研制肾和多器官保存液,并实现了成果转化,填补了国内医学领域的空白;主编国内外第一部《器官保存学》出版。2007年,郑军华又开始了泌尿外科微创手术的艰难探索,成为上海泌尿外科微创手术“领军者”。他率先在上海开展了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肾部分切除术、肾癌、肾盂癌根治术等高难度标志性手术。他一直关注着最前沿的科技进展,在国内泌尿外科学界首先提出“新一代泌尿外科医生需关注分子外科学”的倡议,不仅从临床实践,也从各类基础研究中寻找治疗肾癌的方法。关于肾癌的诊疗,郑军华的SCI文章已有100余篇,参与主编的专著也有近十本。2022年成立了“郑军华肾癌综合诊治劳模创新工作室”,建立了晚期肾癌临床综合诊疗新体系,成为行业的标准。先后以第一完成人获得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二等奖3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以第六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各1项。在追求事业的道路上,郑军华以坚忍不拔、坚持不懈的军人意志带领团队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开垦出了一片属于自己事业的新天地。
他是攻坚克难的排头兵。
作为一名身经百战的医者,他强调作为医学专业人士要用医者专业的思想、专业的精神、专业的素质去破解难题,向科学要答案。援鄂期间,他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全国第一例尸体解剖病案,这对于新冠肺炎的了解取得了实质性进步,也为后续救治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并在国际知名JAMA内科学杂志发表第一篇新冠病毒高水平临床研究经验论文,向世界提供了中国经验。面对奥密克戎的传播力,他又带领团队争分夺秒进行大数据分析,研究核酸检测CT值的波动、复阳等一系列临床难题,根据方舱内的空气病毒不同高度的浓度解释方舱内病人膝关节以下核酸阳性比例异常高的现象。团队已发表新冠肺炎病毒防治学术论文2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达38.637分,用科学专业彰显了硬核力量。在每个医学专业的战场上,他用坚不可摧的军人力量征服了一个又一个“敌人”。
深耕细作的管理行家
“仁者爱人,智者治人。”郑军华过硬的综合素养让他从一名著名的医学专家成长为一名优秀医院管理者。他担任过两家大型市级医院的医疗副院长13年,有丰富的多学科诊疗能力和重症病人会诊协调能力。他先后在长征医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和仁济医院上海4家大型三甲医院工作过,又先后在第二军医大学、同济大学、交通大学担任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对上海医疗界和医学教育非常熟悉。他站位高、落点实,他将明确目标、善于总结的部队作战之道在医院管理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以系统化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他是管理的先行者。
从事医院管理工作后,他更加注重发现规律,找准目标、补齐短板。郑军华同志把上海医疗服务的精细化管理举措和一整套操作规范不折不扣“搬”到武汉抗疫,成功建立了适合武汉的“上海救治”、科学专业的“上海防护”、精益求精的“上海精神”、超前一步的“上海研究”、一脉相传的“上海人文”等五个上海模式。他还牵头上海10余家市级医院30多位医院感染管理专家编写了《“疫情新常态”下的医院感染管理(上海专家共识)》,对构建医防融合、平战结合的院感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在大上海保卫战中,他带领团队建立了“8+1”的精细化管理和救治模式,确保了方舱医院的高效有序运行。他牵头编撰的《亚定点医院的建设、管理和运行》一书也即将出版,形成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疫情防控贡献了上海智慧。
他是文化的弘扬者。
他积极提倡医院文化与管理结合,与医疗安全结合,与科技创新结合,与优质服务结合,与队伍建设结合的“五结合”建设目标,通过扎实的行为表现和意识表现,最终实现医院文化理念根深蒂固,成为推进医院发展的软实力和强大动力。担任党委书记后,他重点围绕新文化建设的目标,挖掘文化底蕴、弘扬职业精神、打造文化品牌、宣传文化价值、树立医院形象,在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关心关爱职工等工作中体现医院的人文情怀。他在实践中总结的“五心”文化,彰显了百年老院文化的新内涵,赋予事业的发展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不辱使命的抗疫先锋
2020年的除夕夜,郑军华作为首批驰援武汉的上海医疗队领队,带领上海52家医院135名医护人员,在武汉艰苦奋战67个日夜。2022年3月的大上海保卫战中,他勇担使命,冲锋在前,先后担任上海世博展览馆和新国际博览中心两个超大型方舱医院总指挥,带领医疗队员从“开荒”到驻守、到“扫尾”坚守87天。大上海保卫战结束没多久,他又临危受命,担任上海援琼第一医疗队领队,带领11家单位504名队员奔赴三亚。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他服从命令、挺身而出、向险而行,发扬了军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把信念坚定、勇敢果断的军人形象塑造得立体生动。
他是思想的领路人。
面对每一场疫情阻击战,他深知只有把党的强大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工作优势,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团队战斗力;只有筑牢坚强战斗堡垒、只有稳住军心才能打胜仗。在他的倡导下,援外医疗队第一时间组建临时党组织,通过铸造最强“红色战斗堡垒”,将数十家医院、百名来自“混编旅”医疗队员凝聚成一支具有战斗力的“尖刀团”。在疫情发展最严峻的时刻,他第一时间为医疗队、为医院全体党员上特殊党课,要求树立“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思想,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白求恩精神,坚定战疫必胜的信心,凝聚起广大党员干部共克时艰的奋斗力量。
他是队伍的主心骨。
作为每一次任务的领队,郑军华主动协调地方部门、协调各地各家医疗队、协调方舱内各条战线,凝聚起同心同行的抗疫合力,把一支队伍实现由“散”到“合”,到“治”、到“顺”、到“融洽”的转变。首次面对大型方舱医院及方舱内亚定点医院的建设、管理、运行,他统领指挥、沉着应对,带领团队分秒必争,高效完成全部筹备工作,创下最快收治的记录。72小时内完成将大型场馆改建成符合传染病救治的隔离医院,48小时内迅速开设亚定点医院,正是凭着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他带领团队与本市及外省市援沪22支医疗队7000余名医护,以及3000多名公安干警、建筑工人、消防、保洁、保安等人员紧密合作,实施全流程精细化管理和对接,加快方舱运转,在上海创造了最多一天同时救治14000余名感染者的纪录,实现无一例病亡、无一例医疗事故的目标。
受军队教育、培养、锤炼多年的郑军华同志,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在地方,始终保持军人的本色,以军人的忠诚、担当、坚韧、坚定、勇敢、果断,在困境中摸索、危险中冲锋、艰难中守护、未知中探索,最终在坚持中胜利,彰显了军人的精神品格;始终把人民健康的事业作为最大职责和最高使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努力奋斗、砥砺前行,建功立业,书写了一名退役军人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百姓造福的铮铮誓言。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