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慢淋患者伴C、e自身抗体及Wra抗体鉴定诊疗1例

2023-08-01 14:11

本案例,血清中自身抗体相对较弱,经鉴定,能看出有C和e抗体特异性。有的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很强,宽反应,可通过稀释法进行抗体鉴定,也会表现出相对的特异性。

一、简要病史

患者汪某某,男,70岁,因 “解黑便伴牙龈出血半月”急诊入院,既往有输血史,具体不详,最近一次输血于10+天前。

二、辅助检查

(一) 体格检查

生命体征平稳,重度贫血貌,全身皮肤可见散在瘀斑,颈部、腹股沟区可触及多枚淋巴结肿大,最大直径约2cm,质韧,无融合,胸骨无压痛。心肺未及异常。肝肋下未触及,脾脏肋下3cm可触及,双下肢不肿。四肢肌力正常。

(二)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42.6*10^9/L,淋巴细胞 32.3*10^9/L,单核细胞 5.72*10^9/L,血红蛋白 47g/L,血小板 7*10^9/L;

2、生化:总胆红素 2.9 umol/L,直接胆红素 0.9 umol/L,间接胆红素 2.0 umol/L,总蛋白52.6 g/L, 白蛋白 28.5 g/L,球蛋白24.1 g/L, 乳酸脱氢酶174U/L;余未见明显异常。

3、 骨髓检查:提示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TP53突变、IGHV未突变。

4、输血相容性检测

1)血型为B型,Rh CCDee。

2)抗筛及随机交叉配血均阳性,如下图:

58611690846555268

3)进一步行抗体鉴定及直抗试验。

抗体鉴定(厂家一谱细胞)及自身试验,结果如下:

常规抗人球抗鉴:

39121690846555893

酶谱:

66551690846556474 91181690846556540

增加另外一套谱细胞(厂家二)进行抗体鉴定,结果如下:

68951690846556685

49451690846556752

患者直抗分型结果如下:

86511690846556864

患者直抗分型为IgG,加做放散试验,放散液抗筛3个细胞均4+,无格局,考虑为非特异性抗体。

综合两套谱细胞及自身对照、直抗、放散和Rh分型(CCDee)结果,考虑患者血清中存在自身抗体合并抗-Wra抗体(可能),自身抗体显示出C、e特异性。

4)交叉配血,患者血清与C、e抗原阳性血液交叉配血,主侧凝集程度较强;与C、e抗原阴性血液交叉配血,主侧未发现明显凝集。我们为其选择1袋C、e抗原阴性(交叉主侧未见明显凝集)的血液输注,输血过程顺利,无不良反应。

三、诊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诊断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重度贫血、血小板减少、消化道出血,意外抗体筛查、抗体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等均阳性,考虑伴有自身免疫性溶血。予以糖皮质激素、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红细胞、血小板输注,抑酸护胃、止血等治疗后,患者贫血、血小板减少有所改善。患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明确且有治疗指征,遂于病情好转后进一步加用泽布替尼靶向治疗。

附:诊疗期间各项输血相关试验检测结果变化。 入院第6天抗鉴及直抗结果,血浆中自身抗体凝集程度减弱,且无明显特异性;直抗及自身对照减弱;16号为抗Wra(可能),凝集程度几乎没有变化。 45651690846556929

入院第2天及第11天直抗变化结果如下:

27791690846556995

患者于入院当日输入悬浮红细胞2u,入院第3日输入单采血小板1个治疗量,余未再输入成分血。

患者Hb及Plt结果变化如下:

11901690846557061

四、相关知识链接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进展缓慢的成熟B淋巴细胞增值性肿瘤,以外周血、骨髓、脾和淋巴结等淋巴组织中出现大量免疫功能失调的成熟B淋巴细胞聚集,其具有典型的免疫表型,包括表达CD5、CD23、和CD19,以及表面免疫球蛋白、CD20、CD22和CD79b弱表达。本病好发于老年人群,男性多见。晚期病人可出现贫血、血小板减少和粒细胞减少,常并发感染。由于免疫功能失调,10%-15%的慢淋病人可并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等。CLL并发的AIHA多为IgG介导的温抗体型,Rh抗原是温自身抗体的最常见的靶向抗原,有时自身抗体反应格局会表现出同种抗体特异性。目前认为AIHA的发生主要是各种原因导致原发或继 发B淋巴细胞功能异常,产生抗自身红细胞抗体。

其机制可能有两种:

(1)是肿瘤细胞直接产生了抗红细胞抗体;

(2)由于肿瘤细胞的存在,导致错综复杂的免疫网络平衡被破坏,使正常的淋巴细胞产生针对自身红细胞抗原的特异性抗体。

五、回顾性分析

本案例在试验过程中,其实踩了很多坑。 在厂家一的谱细胞鉴定过程中,我们第一步就把C、e排掉了,因为他有输血史,我们就一直在往同种抗体方向考虑,于是把谱细胞上我们认为有可能的抗原,如 M、Jkb等一一验证了一遍,患者红细胞与抗-M凝集结果为4+mf,与抗-Jkb 凝集结果为 3+mf,遗憾的是本室没有毛细管离心机,无法更进一步确认。 后来用厂家二的谱细胞进行抗体鉴定,结果显示为C、e抗体,又才回到厂家一的谱细胞上进行仔细甄别,再结合厂家一的酶谱结果,然后再根据患者病史(诊断为慢淋合并自免溶贫),才猛然惊觉,原来是类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 16号谱细胞阳性,考虑可能为抗Wra抗体,其通常与自身抗体合并出现,故可能。

六、讨论

1、本案例,血清中自身抗体相对较弱,经鉴定,能看出有C和e抗体特异性。有的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很强,宽反应,可通过稀释法进行抗体鉴定,也会表现出相对的特异性。

2、自身抗体,在经过临床治疗,疾病缓解后,通常会减弱甚至消失。如本案例,在入院第6天再次进行抗体鉴定的时候,凝集程度明显减弱,且基本未见特异性。大部分同种抗体在短时间内不会随疾病的好转而消失,也可作为辅助鉴别的一个方法。

3、对于有既往输血史的自身抗体的输血,一定要小心避免低效价的同种抗体被掩盖。对于这种具有相对特异性的自身抗体,是否输注相应抗原阴性的血液一直有争议,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我们在排除其他同种抗体的情况下,选择避开相应抗原,输注主侧交叉配血相合的血液。

4、对于自身抗体很强,但又有类同种抗体特异性,交叉配血都不相合的情况,建议根据自身抗体的凝集程度,患者疾病情况,综合判断,给他输注抗原匹配的血液。

5、类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合并同种抗体时,要怎么输血?同种抗体输到不相容的血,会激发回忆作用,产生更高量的抗体。但类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只要是输和自己相同的血型,大不了就是和输血前差不多的情况。因此,当类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合并同种抗体时,需优先避开同种抗体相对应的抗原。

6、另有观点认为,当自身抗体遇上同种抗体,应首先考虑患者当下血红蛋白下降的主因,即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严重下降是由于自身抗体引起的红细胞破坏,则应选择特异性自身抗体对应抗原阴性的血液成分,暂不考虑同种抗体(迟发性的);而如果当下Hb 水平下降非自身抗体引起的溶血,则应考虑同种抗体。

以上,供大家探讨,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内科学》第9版,主编,葛均波、徐永健、王辰 2、《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来源:聊聊血液公众号,翻译:赵龙飞

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中国临床医学》 2011年2月第18卷第1期,郑雪娜、魏锦、谭竞

本文作者:曾群娟、张端众、钱昱霖

单位:达州市中心医院

审核:高明、杨贺才。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诊疗,患者,鉴定,血液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