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Communications | 脑机接口新进展!清华大学柔性电子技术实验室在耳内柔性三维神经电子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2023
07/31

+
分享
评论
生物谷
A-
A+

精准、实时连续获取脑电信号在人机混合智能、临床脑疾病诊治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7月14日,清华大学柔性电子技术实验室冯雪教授课题组与医学院高小榕教授课题组合作,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在线发表了题为“用于视觉和听觉脑机接口的入耳式共形生物电子器件”(Conformal in-ear bioelectronics for visual and auditory brain-computer interfaces)的研究成果。该论文提出了一种耳内的柔性三维附壁攀爬神经电子器件,开展了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和鸡尾酒会效应的视觉及听觉脑机接口(BCI)研究,展示了其在神经脑科学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精准、实时连续获取脑电信号在人机混合智能、临床脑疾病诊治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颅骨的存在影响了脑电信号的获取,外耳道的腔道有望削弱颅骨对脑电信号的衰减作用,且所受运动干扰低,可更加有效地记录颞叶、顶叶及枕叶等脑区的神经活动。

外耳道内部蜿蜒曲折的几何形貌以及因人而异的特点,对力学、材料、界面及电子器件的设计提出极高的挑战;此外,实现耳内脑电信号的连续监测而不影响听觉信息的正常传导也对电子器件的形态提出极高的挑战。研究人员基于柔性电子器件可与神经界面共形集成的特点,发展了一种自适应、自支撑的耳内柔性三维附壁攀爬神经电子器件,解决了上述挑战。该器件以小螺旋的构型深入外耳道,在电热驱动下膨胀并变形为预设大螺旋构型,受到耳道内壁的约束后自适应地贴合于耳道内表面。其模量可调节的特性平衡了外耳道的生理敏感同信号采集所需界面稳定的矛盾,形态可重构的特性解决了传统支撑物需量身定制的难题,同时其中空的结构不影响受试者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为开发适用于三维复杂表面/结构的柔性电子器件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56131690758715702

图1. 耳内柔性三维附壁攀爬神经电子器件

研究人员基于该器件分别开展了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视觉BCI和基于鸡尾酒会效应的听觉BCI研究,验证了器件在EEG-BCI中的独特优势,提升了BCI的易用性与泛用性,推动了可穿戴BCI的发展,为揭示自然场景下听觉注意机制带来重要的启示。

74701690758716028

图2.视觉和听觉BCI研究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Nature,柔性电子,实验室,外耳道,BCI,脑机,神经,视觉,听觉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