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系列】上古时期扁鹊形象的文化内涵
作为齐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东夷文化的历史非常悠久。考古发现,龙山文化是以太昊、少昊为代表的东夷族的原始文化,在龙山文化遗址的出土物中,发现了大量的以鸟为形象的装饰器物,体现了东夷文化中鸟崇拜的事实。商人的祖先是东夷人,《诗经》里《玄鸟》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传说,传说殷人的祖先契,他的母亲简狄,吞玄鸟卵而怀孕生契,他们认为自己的祖先是鸟,对鸟崇拜也是对祖先崇拜。根据史书记载,商王朝对东夷地区不断征伐,影响了商文化和东夷文化的分布,山东北部地区东夷文化与商文化相对融洽。到周朝建立后,齐国建立者姜太公采用“因其俗,简其礼”的政策,在今山东北部地区,将东夷文化与周文化融合,形成有重大影响力的齐文化。在这漫长的历史变迁中,鸟崇拜一直存在,不仅体现为鸟图腾和独具特色的齐地仙文化,而且还对上古时期“扁鹊”形象的塑造有重要影响。
山东出土的汉代画像石所描述的扁鹊形象,是人首鸟身形象,持针给人针灸。这里的扁鹊是传说中黄帝时期的神医,并不是《史记》中的扁鹊秦越人,人首鸟身的扁鹊形象反映了史前山东东夷文化中鸟崇拜的现象。也有人认为扁鹊是上古时期的官名,跟砭石有关,因为砭石刮痧大部分是扁薄形状的,形如鸟嘴,故有此名。除扁鹊外,句芒也是人首鸟身的形象,《礼记·月令》记载:“孟春之月其帝太暤,其神句芒,余春月皆然。”春应东方,太臯是东夷人的首领,句芒传说中的木神,这些传说也体现了鸟崇拜的影响。
根据《黄帝内经素问》的记载,“砭石”这种治疗方法起源于东方。《黄帝内经素问》有“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的记载,说明药物(毒药)和针石治疗疾病的历史非常久远,但在《黄帝内经素问》和《灵枢经》中砭石、针刺是主要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方法只有13种。根据考古研究商朝时期的甲骨文,殷墟出土的甲骨约16万余片,与疾病相关的有323片,415辞,除了关于生育的卜辞外,涉及治疗疾病方法主要有针、熨、沐浴等三法,针石是当时主要治病的方法。有人考证,与商朝有关的 “殷”、“伊尹”均与针刺有关。“殷”字在甲骨文中的形象,似手执针具刺治病人腹部疾病之状;“伊”在甲骨文中的形象,似手执针具刺治背疾的形象;“尹”在甲骨文中的形象,似手执针状;“伊尹”,亦即善长用针治病之意,这也说明当时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针刺,而不是汤药。汉朝时有人托名伊尹作《汤液经法》,显然并不符合中医药学的发展历史。
综上所述,扁鹊的形象既是东夷文化中鸟崇拜的体现,也反映了商朝及更早时期主要以砭石(针刺)治疗疾病的历史,砭石治疗疾病的方法主要是东夷人的贡献。
供稿:中医科 盖朋朋
编辑:陈圆
审核:宣传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