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建议:狂犬疫苗改名字,叫做特效药物品

2023-07-28 10:14

狂犬疫苗终端定价很成问题,这是二类疫苗普遍通病。既不是以成本定价,也不是以供需定价,而是以流通中的垄断定价。

发明狂犬病毒疫苗的,是19世纪法国一代微生物学宗师巴斯德。巴斯德从死于狂犬病的患者尸体取出脊髓,磨碎后注射到兔子体内,兔子全都发生狂犬病,而且这些兔子的脊髓也都能传播狂犬病。  

1884年,巴斯德发现,患病兔子的脊髓被风干后就失去了传染性,给狗注射后并不引起疾病;此时再给这些狗接种未经风干的狂犬病脊髓,它们仍旧平安无事,证明它们已经有了对狂犬病的抵抗力。  

次年,巴斯德对他的疫苗进行了第一次人体试验。一个叫迈斯特的9岁男孩遭疯狗袭击,眼见孩子生存无望,迈斯特的母亲恳求巴斯德救救她的儿子。巴斯德连续给孩子注射风干、完全失去致病能力的狂犬病兔子脊髓后,迈斯特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很多人认为人命是无价的,这点毋庸置疑。但在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上,人命是需要“衡量”的。因为我们的公共卫生策略、医保方案乃至药品和疫苗的采购,都要求对人的健康以及生命进行可靠估值,也就是卫生经济学。  

可以说,任何药品和疫苗的价格,不仅要反映产品本身的成本,还要反映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和供给的关系。

笔者感触:

第一,狂犬疫苗一般不在医保支付范围内。医保与疫苗、公卫等字眼一般不搭界。以狂犬疫苗为例,其使用场景有点意思:一是既能事先预防,也有事后补种“疗程”。二是与许多类别疫苗一样,都针对“专病”。故此,狂犬疫苗究竟有没有可能纳入医保,可不可以视为“特效药物品”,还真是个命题。  

第二,狂犬疫苗一般请用户自费接种,即便是在临床救治场景下。而且临床指南、医师处方都认为“管用”。笔者回忆,小时候自己至少被狗咬过两次,且自家的狗还咬过别的小朋友一次,都接种了狂犬疫苗。当年觉得狂犬疫苗贵,没想到狂犬疫苗能一路贵这么些年,特别是在集采大背景下能逆势起飞。  

第三,狂犬疫苗只要是够贵,就特别适合商保工具。要不然,用户不关心风险费用,根本没人为风险买单。要不然,百万医疗险、惠民保、门诊险,不够起付线。并且,意外险、寿险、医疗意外险、医疗责任险等,可能也与此相关。但这些仍然只是现状维持,财务风险分担而已。肉眼可见,不是大赛道。

第四,狂犬疫苗终端定价很成问题,这是二类疫苗普遍通病。既不是以成本定价,也不是以供需定价,而是以流通中的垄断定价。辨证看,流通中的垄断是成本、决定了供需(只买贵的,不买对的,不贵不对)。这决定了狂犬疫苗是做不起来放量的。因为群众目光雪亮,社会舆论一直盯着定价危楼百尺。

感谢氨基观察平台对本文的启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狂犬疫苗,特效药,狂犬病,医保,脊髓,注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