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机构系数”优化调整为“学科系数”,与医保DRG\DIP付费紧密结合起来,学科系数既可以作为机构系数的修正,更可以测算学科综合系数,促使医保DGE\DIP付费更加精细和精准,必将有利于医院学科建设及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DRG\DIP付费“机构系数”优化调整研究
王子健 秦永方
摘要:
医保DRG\DIP付费时,为了解决不同等级医院成本的不同,设置了“机构系数”作为付费参数,“看同样的病”等级级别越高的医院收入就多,医保经济激励导向与卫健部门推动的“达标上等”政策,正在成为推动医院规模扩张“双驱因素”;随着门诊统筹共济推行,一些医院扩张带来床位使用率下降出现患者“慌”的现象,医院管理者出现“焦虑与彷徨”;呼吁,DRG\DIP付费要为“机构系数”松绑,优化调整“机构系数”,更加符合医疗自然属性,提升对学科医疗服务能力的激励作用,抑制医院粗放式“达标上等”冲动。
关键词:
DRG\DIP付费 机构系数 优化调整 达标上等
DRG\DIP付费下,为了解决收费价格等级差异,医保部门设置了“机构系数”作为付费参数,“同病同治同质不同价”就显得非常明显,医院感受就不同而语,医院为了获得较高的医保支付,达标上等的冲动就大幅提升,加上卫健部门主导推动的“达标上等”,“双驱因素”正在推动医院“规模扩张”,现实情况是一些医院病床增幅跑赢了住院患者增速,面临床位使用率下降患者缺乏“慌”。
政策推动医院“达标上等”
医保部门DRG\DIP付费政策,是基于区域医保住院预算,通过对DRG\DIP病组标化成权重\分值,按照区域医疗机构DRG\DIP总权重\分值测算费率\点值,参考医院机构系数支付结算。
医院DRG\DIP医保基金结算收入=医院DRG\DIP总权重\分值×费率\点值×机构系数
假如医院住院医保记账收入5亿元,三级医院机构系数为1,理论上讲医院可以获得5亿元医保基金结算收入,二级医院机构系数为0.85,理论上讲医院可以获得4.25亿元医保结算收入,一级医院机构系数为0.65,理论上讲医院可以获得3.25亿元医保结算收入。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医院等级晋升可大幅度提高医保结算收入,同样的成本付出,医院肯定会为了经济利益驱动“达标上等”。
卫健主管部门为了提高整体医院医疗服务能力,通过等级评审制度,鼓励和支持医院达标上等,导致医院有条件也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医院达标上等后,不仅仅关乎医院的名誉,更关系到医院的经济利益,DRG\DIP付费的机构系数也会提高,医院医疗收费标准会相应提高,从而增加收入。
“名誉品牌收益”和“现实经济收益”双驱动,正在推动医院达标上等。医院达标上等带来医院运营成本加大,医院更加需要增加医保住院患者,导致医院争抢住院患者,甚至低门槛收住医保患者,促使住院率进一步提升。
在DRG\DIP总额预算管理机制下,患者越多费率\点值就会“贬值”,“贬值”状况下,大医院虹吸效应强受损失相对较小,主要是因为大医院的高权重\分值病种多,医务性收入占比较高,抗风险能力较强;反之中小医院由于医疗服务能力不强,受损失相对较多。
医院为何对“机构系数”感悟不同而语
DRG\DIP付费与按照项目付费相比,虽然医疗项目收费价格按照医院等级也有差异,由于医保是基于医疗机构总额控制,只要做了项目医院就会有医保收入,对各家医院经济影响并不明显,为何DRG\DIP付费下,医院对“机构系数”感悟不同而语,研究分析一下便知。
项目付费下,三级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定价为1,二级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定价大约是三级医院的0.85,一级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大约是三级医院的0.5,由于是按照医疗服务项目设置,医保部门采取的“分蛋糕”的模式,医保支付结算是基于项目叠加计算,医院可以通过做项目的多少弥补损失,只要不超过医保总控控制的盘子,就会获得较好的医保收入。
假如DIP下普通阑尾炎手术,标准分值1000分,结算点值为8元,三家不同等级医院医保结算收入就不同:三甲医院机构系数为1,该病种医保结算收入为8000元;二甲医院机构系数为0.85,该病种医保结算收入为6800元;一级医院机构系数为0.65,该病种医保结算收入5200元。
DRG\DIP付费,从一个个项目付费到一个个病种付费,从分蛋糕到抢蛋糕,从全部出院患者次均费用考核到各个病组次均费用考核,促使医院成本核算从科室成本核算向病种成本核算转型,医院就非常重视医保DRG\DIP付费标准,当发现看同样的病,由于机构系数差异,导致医保付费标准不同时候,医院就会产生较大的疑虑。
特别是一些地方医保部门由于“机构系数”设定,过于简单粗暴,没有与卫健主管部门及医院缺乏有效沟通,未建立基层病种等,中小医院怨言丛生,敢怒不敢言担心“小鞋穿”。对于一些“等级较高”的医院,但是一些“等级较低”医院的一些专科能力较高的医院,由于“机构系数”因素,看同样的病医院得到的医保补偿差距较大,“同病同治同质不同价”问题就显得非常突出。
机构系数对医保部门和医院有哪些影响?
机构系数作为医保支付调节的参考依据,如果简单粗暴,不能更加细化,对医保部门和医院都将会带来许多不良的影响。
DRG\DIP付费,虽然实行的区域住院预算管理,对医保支付结算基金总额影响不大,但是对费率和点值实惠带来较大的影响,三级医院占比越高,意味着医保DRG\DIP费率\点值“贬值”速度将会加速。
例如某地区三级医院5家,DIP总分值1000万,二级医院15家,DIP总分值800万,一级医院80家,DIP总分值200万,区域医保总额预算为10亿元,机构系数三级为1,二级为0.85,一级为0.65,区域DIP结算点值为:
DIP结算点值为=10000/(1000+800×0.85+200×0.65)=5.52(元)
假如上例,总医院数量和医保总额预算不变,等级评审后结构发生变化,三级医院增加到10家,DIP分值为1300万,二级医院18家,DIP总分值为900万,1级医院72家,DIP分值为150万,区域DIP结算点值为:
DIP结算点值为=10000/(1300+900×0.85+150×0.65)=4.62(元)
由于医院等级升级结构变化,导致DIP结算点值下降0.9元,下降率为16.30%。
DRG\DIP付费下,对各家医院的影响会不同,对于等级升级的医院带来了较大的利好,对于不能达标上等的医院,带来的是经济的直接损失。
例如上例中,某二级医院晋升为3级医院,机构系数由0.85调整为1,该院DIP总分值为60万,假如该区域DIP结算为4.62元,由于等级升级带来的利好为:
等级升级DIP结算差额=60×4.62-60×4.62×0.85=415800(元)
假如某医院没有达标上等,为二级医院,机构系数为0.85,该医院DIP总分值为55万,假如该区域DIP结算为4.62元,由于等级升级结构变化导致该院的损失为:
等级升级结构变化导致该院的损失=55×5.52*0.85-55×4.62×0.85=381150(元)
如果医院达标上等医院的占比越高,就容易导致DRG\DIP费率\分值贬值过快,不能达标上等的医院医保收入受损就越大,从而产生优者越优的虹吸效应,不利于医院分级诊疗强基层的推行。医保患者住院因为医院升级患者负担增加。
DRG\DIP付费,虽然医保有区域预算总额控制,特别关注“疫情三年”,受防控政策影响,住院患者下降,随着防控政策调整,住院患者会出现反弹,加之,新中国第一次人口出生高峰六十年代陆续退休,不在缴纳医保金,老龄化加速同时必然伴随住院需求大幅提升,测算的DRG\DIP费率\分值必然出现“差异”。一旦医保筹资增幅下降,虽然有区域总额控制,不会增加医保支付的负担,但是容易导致DRG\DIP费率\分值贬值过快,不利于医保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机构系数”需要优化调整为“学科系数”
既然DRG\DIP付费下,医院对“机构系数”敏感度较高,医保付费的机构系数不能简单与医院等级级别相提并论,“同病同治同质同价”改革是大趋势,为防止机构系数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影响和冲击,需要优化调整机构系数细化为“学科系数”,抑制医院“达标上等”驱动对医保支付的影响,促使医保支付更合理,更加符合医疗行业特点。
机构系数优化调整,需要与医院等级评审脱钩,更加侧重与学科建设、与学科医疗服务能力、与学科收入及病种结构、与学科病种难度系数、与学科成本管控系数等指标综合关联,测算学科系数,逐步走向“同病同治同质同价”。
学科建设系数测算,反映学科建设状况,参照国家(10分)、省(8分)、市(3分)、县(2分)重点优势学科认可的证书,学科带头人分别赋予,科教研成果都进行赋分进行测算。
优势学科系数=该医院优势学科得分/该优势学科区域平均得分
学科医疗服务能力系数测算,反映医院学科医疗服务能力状况,参照该学科住院病历例数、平均住院日、次均费用、病死率等指标综合测算。
学科医疗服务能力系数=该学科医院病历例数\该学科区域平均病例数+该学科医院平均住院日\该学科区域平均住院日+该学科医院次均费用\该学科区域平均次均费用+该学科医院病死率\该学科区域平均病死率
学科收入结构系数测算,反映医院学科收入结构的合理性,参照该学科药占比、材占比、医技检查占比、医疗服务收入占比等指标综合测算。
学科收入结构系数=该学科医院药占比\该学科区域平均药占比+该学科医院材占比\该学科区域平均耗占比+该学科医院医技检查占比\该学科区域平均医技检查占比+该学科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该学科区域医疗服务收入药占比
病种结构系数测算,反映医院病种覆盖的广度,参照该学科ICD-10与ICD-9-CM3病种覆盖率测算。
病种结构系数=该学科ICD-10(亚目后四位统计)医院病种数/该学科ICD-10(亚目后四位统计)区域病种平均数+该学科ICD-9-CM3(亚目后四位统计)医院病种数/该学科ICD-9-CM3(亚目后四位统计)区域病种平均数
学科病种难度系数,反映医院学科技术难度和病种风险程度,参照该学科医院CMI值占该学科区域平均CMI值比测算。
学科病种难度系数=该学科医院CMI值/该学科区域平均CMI值
学科成本管控系数,反映学科成本管控状况,参照学科科室收入、成本耗费、结余等测算。
学科成本管控系数=该学科医院医疗收入\该学科区域平均医疗收入-该学科医院医疗成本费用\该学科区域平均医疗成本耗费+该学科医院医疗结余\该学科区域平均医疗结余
成本耗费越高,学反映学科成本管控效果不好,学科系数就越低。
总之,把“机构系数”优化调整为“学科系数”,与医保DRG\DIP付费紧密结合起来,学科系数既可以作为机构系数的修正,更可以测算学科综合系数,促使医保DGE\DIP付费更加精细和精准,必将有利于医院学科建设及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作者简介:
王子健(1992.12-),男,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专业:公共管理,主要研究方向:医保治理
秦永方(1964.5-)男,高级会计师,誉方医管创始人\顾问。1980年参加医院工作,撰写发表论文60余篇,编辑出版书籍9本,2009年以来出版《现代医院精细化运营绩效管理》主编、《医院绩效变革—工作量效能积分法绩效管理模式实操》主著、《DRG/DIP病种(组)精益运营管理》主编。主要为医院精益运营绩效管理提供培训咨询及软件实施服务。主要研究方向:医院经济管理、财务管理、成本核算、绩效考核、DRG/DIP、医院精益运营绩效管理、医共体精益运营管理、医疗信息化、医改政策研究。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