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跑路、科室解散,广东省中医院咋回应的?
根据王以舟提供的资料,第一天、第二天患者病情稳定,第三天逐渐出现失语、右侧肢体乏力等情况。复查头颅磁共振后,见患者发生左侧半球大面积缺血,经强化抗血小板聚集等一系列治疗后,患者依然发生进展性卒中,出现失语及右侧肢体瘫痪。
患者方提到,「2023 年 3 月 31 日,神经六科医生团队正式解散,保留护士团队,科主任王以舟落荒而逃,由脑病一科接管」。王以舟回应,自己只是和广东省中医院签了五年的约,目前是约满到期才离开,自己也正在洽谈其他的单位。
根据该医院公开资料,该医院脑病科共有 4 个团队(医院网站资料暂未更新,王以舟团队介绍仍在官网上),目前致电该院脑病六科电话,仍有人接听。当被问及王以舟以及团队的事情,前台回应:「他不在这边了」随后立刻挂断电话。
笔者感触:
第一,患者仍然存活,未来还要继续。包括可能需要继续治疗,需要MDT,谁来组织这件事?
第二,医院和医生在国内一般是“一体”运行,我们暂且不像美国等地方,医院和医生也是分开了的。既然如此,为何医院说医生“走了”?
第三,类似遭遇、疑惑的患者还有很多。对于这种患者,他们能往哪去?是不是一定需要并能获得赔偿?是的,他们能往哪去?这是需要行业及有希望、有志于此的企业给一个答案的。
第四,医疗能不能当成一场游戏?笔者关注此事,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医疗的人文精神,医院的功能担当,某种意义上,能不能像公安局?就是案子有了、烂摊子有了,十年二十年,当事人、后来者都前赴后继地要搞清楚,既是为技术,也是为患者。
第五,上一条说的“不破楼兰终不还”,但愿成为医疗行业、单位、个人的一种新模式风尚。这不就是科研基础对象么?当然,不仅仅是科研,还抱着还债还人情债成分。
第六,肯定有人讲,说笔者想法天真。像这种患者,可能已不具备继续积极治疗的稳定基础?很可能谁摊上谁倒霉?医生不过也是在做一份工作而已?有时候做多了,风险就翻番出现。笔者懂风险概率么?我们号称是懂的,但面对医疗懈怠有时没办法。
感谢广东省中医院对本文的启发。
笔者按:
如此回应,你要学么?恍惚间,又想起了江南皮革厂。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