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免疫治疗又显神威,三线治疗居然能治愈
正文
据全球最新数据(Globocan 2020),胃癌 (Gastric Cancer,GC)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5位,新增108.9万例,年龄标化发病率男性15.8/10万、女性 7.0/10万。死亡率居第4位,新增死亡76.9万例,总死亡率为 7.7/10 万。近 5 年全球年均发病 180.6 万例,其中亚洲139.7万例(77.4%),中国68.9万例 (38.2%)。我国2020年发病率居恶性肿瘤 3位,新增 47.9万例,男性发病率 29.5/10万、女性 12.3/10万;死亡 37.4万例,死亡率居第3位,为15.9/10万。
尽管部分早中期胃癌可以通过综合治疗治愈,但仍有约2/3的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发展为晚期。晚期胃癌预后差,其5年生存率仅10%左右。尽管随着靶向及免疫治疗等内科药物的进展,治疗有效性提高,晚期患者生存时间有所延长,但晚期胃及胃食管结合部腺癌仍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
转化治疗的概念由Bismuth等针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首先提出,对于初始因技术和/或肿瘤学原因不可切除或可边缘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经过有效的化疗后进行R0切除。转化治疗旨在对难以实行R0手术的晚期病例,通过积极有效的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或免疫治疗等整合疗法,在原发灶降期且转移灶受控,再施行R0手术,以提高生存率。转化治疗包括筛选获益人群、制定转化治疗方案、疗效评价和确定转化手术时机等。
Yoshida分型根据晚期GC是否可行转化治疗进行临床分类
Ⅰ型 (潜在可切除,适合转化):存在单发肝转移灶、局限性腹主动脉旁淋巴结(16a1、16b2) 转移或腹腔内游离癌细胞阳性 (CY1)。对此类病例,应先予新辅助或转化治疗,争取行胃原发灶与转移灶的R0切除术。 Ⅱ型 (临界可切除,转化率较高):存在两个或更多肝转移灶或转移灶直径> 5cm,或伴远处转移。应视为转化治疗的重要对象,待肿瘤达到CR或PR后,行胃原发灶与转移灶的R0切除术。 Ⅲ型 (潜在不可切除,可尝试转化):有局限性腹膜种植,但无其他脏器转移 者。治疗包括全身化疗、分子靶向治疗或可联合腹腔内化疗,达到CR、PR或腹腔内游离癌细胞转阴者,则仍能施行R0手术、肿瘤细胞减灭术或减量手术。 Ⅳ型 (不可治愈,转化率低):弥漫性腹膜转移并有其他脏器转移,仅极少数对转化治疗敏感,大部分难R0切除,可视情给予姑息性化疗或最佳支持治疗。
Ⅳ期 GC Yoshida 分型
由于晚期胃癌的高异质性以及“不可切除”定义的不统一,转化治疗尚无标准治疗流程与方案。近年来没随着免疫治疗的不断发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胃癌转化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2020年,Janligian等报道一项单中心单臂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37例HER-2阳性的不可切除食管癌或胃癌病人(其中胃癌及胃食管结合部癌23例)。接受帕博利珠单抗+曲妥珠单抗+xELOx(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方案联合治疗后,DCR高达100%,ORR达9l%,中位无进展生存(PFS)为13.0个月,肯定了免疫治疗在胃癌转化治疗领域的有效性。
随后的Ⅲ期双盲随机对照试验KEYNOTE一811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帕博利珠单抗+曲妥珠单抗+化疗联合转化治疗的有效性,为建立靶向免疫化疗联合转化治疗模式提供了有力证据。靶向免疫化疗三种治疗手段相辅相成。在化疗药物的杀伤作用下,死亡的肿瘤细胞释放自身抗原,增强树突状细胞的抗原呈递,增强肿瘤免疫原性,诱导更多CD8+T细胞形成。靶向药物本身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同时上调PD-1及PD-L1)的表达,诱导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的表达,并上调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Ⅱ)分子。此时应用PD-Ll抑制剂,可增强免疫细胞的杀伤作用。
由我国台湾、日本和韩国共同主导的以亚洲人群为主的ATTRACTION.2研究数据显示,对于不可切除或复发的胃癌及胃食管结合部腺癌而言,纳武利尤单抗相对安慰剂,显著延长中位总生存(OS)期(5.26个月比4.17个月,P<0.0001),接受纳武利尤单抗组及安慰剂组的1年OS率分别为26.2%及10.9%。
ATTRACTION一4研究显示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可显著改善HER-2阴性、不可切除的晚期或复发性胃癌或胃食管交界处癌病人的中位PFS(10.45个月比8.34个月,p=O.0007),但长期的中位OS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45个月对比17.15个月,p=O.26)。Check.Mate 649的研究结果同样显示,与单独化疗相比,接受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方案的病人具有的OS、PFS获益,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FOLFOX或XELOX)是初始不可切除胃癌/胃食管结合部癌/食管腺癌病人的潜在标准一线治疗方案。
2022年,德国的AIO INTEGA研究证实纳武利尤单抗联合曲妥珠单抗及FOLFOX化疗方案在未经治疗、HER-2阳性、无法接受手术的胃癌病人中的有效性。
接下来为大家分享一例晚期食管-胃恶性肿瘤经免疫转化治疗后,获得病理完全缓解的病例。
病例详情
69岁男性,主因咽喉部阻塞感入院,诊断为晚期GEJ癌。患者具有高血压和乙型肝炎病史。ECOG评分为0。患者血浆癌胚抗原(CEA)78.3 mg/mL,和糖类抗原(CA)19-9 129.3 U/mL。胃镜显示SiewertsⅡ型肿瘤,低分化腺癌,HER2阴性。PET-CT显示GEJ肿瘤转移至区域淋巴结和主动脉旁淋巴结。
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治疗乙肝病毒,并开始接受替吉奥+奥沙利铂(SOX)方案作为一线治疗。接受5周期SOX治疗后,CT和PET-CT显示区域和主动脉旁淋巴结无显著变化,但是肿瘤标志物升高。
之后患者接受白蛋白紫杉醇+雷莫西尤单抗治疗。5周期后,肿瘤标志物再度升高,CT显示主动脉旁淋巴结增大。
患者开始接受三线治疗,使用纳武利尤单抗240 mg Q2W。经过8周期治疗后,CEA和CA19-9降至正常,CT显示区域和主动脉旁淋巴结显著缩小。此外,PET-CT显示区域和主动脉旁淋巴结无18F-FDG放射性摄取增加,但是胃食管结合部有轻微放射性浓聚(图1)。
图1患者术前评估过程
行分期剖腹探查,显示无腹膜播散,腹腔积液细胞系阴性。因此行微创食管切除术和腹部D2和食管淋巴结切除。标本显示原发肿瘤部位肉眼可见溃疡性瘢痕(图2)。无残留肿瘤细胞,诊断为组织学完全缓解(CR)。
图2术后标本显示原发肿瘤部位溃疡
患者淋巴结均为纤维组织。再次检测依旧为HER2和EBV阴性,MSS。PD-L1 CPS 2(非肿瘤细胞)。术后经过3个月随访无复发。
病例讨论
对于潜在可切除G/GEJ癌患者,需经过多学科讨论和综合治疗以获得降期,反应良好的合适患者可推荐手术治疗。
ICI已经在多种晚期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巨大进展。ATTRACTION-2研究显示对于既往接受过≥2线化疗的晚期G/GEJ癌患者,纳武利尤单抗三线治疗的CR率为1.1%,客观反应率(ORR)为11.9%,并可带来长期总生存(OS)改善。
免疫治疗在新辅助和转化治疗中的探索也在不断进行。DANTE研究是一项Ⅱ期研究,探索了阿替利珠单抗联合FLOT对比单纯FLOT新辅助治疗可切除食管胃腺癌的疗效。结果显示两组pCR率分别是49% vs 39%,而PD-L1 CPS≥10患者中,两组pCR率分别是67% vs 39%,显示CPS评分更高患者获益更大。PANDA是探索新辅助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治疗G/GEJ腺癌的单中心探索性Ⅱ期研究。结果显示pCR率45%,主要病理缓解(MPR)率70%。中位随访29个月,75%的患者依旧处于无病状态。但是反应和PD-L1表达无关。2022年ASCO会议上还公布一项mFOLFOX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围手术期治疗潜在可切除食管、G/GEJ腺癌的Ⅱ期研究,结果显示37例患者完成治疗,29例行R0切除,20%的患者达到pCR。这些研究疗效令人鼓舞。目前更多新辅助和转化免疫治疗研究已经开展,免疫治疗前景可期。
但是关于生物标志物等问题依旧还不清楚。有研究显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和EBV阳性可预测免疫治疗获益。CheckMate 649等研究显示PD-L1 CPS≥5的患者从免疫联合治疗中获益最大。而当前病例中,患者为MSS、EBV阴性,PD-L1 CPS<5的Ⅳ期GEJ癌患者,但是ICI单药获得pCR。关于生物标志物的探索依旧需要积极进行。
因此,免疫治疗在新辅助和转化治疗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有望为患者带来潜在治愈机会。未来研究需要寻找到可靠的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对患者和肿瘤进行更为精细的分类,以实现个体化转化和新辅助方案制定。
免疫时代转化治疗重塑胃癌临床治疗新格局
幻灯来源:信达医学部
版权申明:本公众号所有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注明来源和作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