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搏波速度测量在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筛查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但分析时应综合多参数全面考虑,不能片面夸大单一测值的诊断和预测作用。
常有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带着查体报告来到淄博市中心医院药学门诊,对于报告中关于脉搏波速度等动脉硬化的有关参数困惑不解,寻求药师的帮助。药师向患者介绍了相关检查指标的意义,并对其所服用的药物进行详细介绍,必要时会结合患者的查体结果,对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以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患者健康水平。
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人群约3.3亿,早发现、早干预动脉病变及其危险因素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动脉病变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二种,即结构性病变和功能性病变。前者包括动脉狭窄、动脉瘤和动脉夹层,后者主要指动脉僵硬(动脉舒缩功能减退)。一般而言,动脉退行性病变和粥样硬化往往先有功能性改变,再发展至结构性病变,进而导致缺血、梗死和动脉破裂等心血管事件。同步四肢血压与脉搏波速度测量是动脉病变无创检测应用最多的方法,可用于预测及评估心脑血管事件以及死亡风险等。
脉搏波速度
脉搏波速度(PWV)指心脏每次搏动射血产生的沿大动脉壁传播的压力波传导速度,是动脉壁扩张、回缩产生脉搏由近心端向远心端传导的速度,即脉搏波在动脉的传导速度,它与动脉硬化呈现良好的相关性,是评价动脉硬化的金标准。包括主动脉PWV、颈-股动脉PWV(cfPWV)、臂-踝动脉PWV(baPWV)。
baPWV的测量原理
利用脉搏波速度检测仪可获得baPWV,其耗时短、操作简便,与主动脉PWV和cfPWV具有良好的相关性。baPWV不仅反映了大动脉僵硬度,还与外周动脉顺应性相关,更适用于低风险人群。baPWV与左心室结构及功能相关性更好,较cfPWV更能反映左心室后负荷。
动脉硬化分析(PWV)图 (单位:cm/s)
baPWV的正常值<14 m/s,大于该值提示大动脉僵硬度升高。其临界可疑范围为14~18 m/s,超过阈值18 m/s提示存在血管功能衰竭,为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高危人群。
动脉僵硬度与心血管危险的关系
解读脉搏波速度检测结果
①脉搏波速度测量在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筛查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但分析时应综合多参数全面考虑,不能片面夸大单一测值的诊断和预测作用。
②预防或延缓动脉硬化,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基础:努力戒烟、保持运动、健康饮食。
③管理可控因素,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水平。
供稿:高血压科普工作室 药学部 吕润东
编辑:陈圆
审核:宣传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