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医疗器械的受益和风险"掰手腕",取胜的关键在这里...
2023年7月18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发布有关受益-风险判定的指导原则,通过《受益-风险判定表》列出统一的申请/审评考虑因素,有利于提高上市前评审过程的可预测性、一致性和透明度。为帮助各位更透彻掌握该指导原则,本期在此文件背景下就受益风险判定进行解读。
什么是受益-风险分析?
受益-风险分析是一种科学的方法,是用于评价同特定行动、决策或干预有关的潜在利益和风险的系统过程。
受益-风险分析的目标,是确保决策应在全面了解潜在后果(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情况下做出,以便于总体结果是有利的,并与组织或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保持一致。
受益-风险分析有助于在可接受的相关风险水平下,优先考虑提供具备最大利益的行动,从而制定更有效和负责任的决策。
受益-风险分析有哪些常规步骤?
① 确定受益
▼
② 识别风险
▼
③ 评估效益
▼
④ 评估风险
▼
⑤ 比较利益和风险
▼
⑥ 决策制定
受益-风险判定应考虑哪些因素?
1. 受益的评估
- 受益的类型
- 受益的大小
- 受益的概率
- 效果的持续时间
2. 风险的评估
- 不良事件(事件和后果)的严重程度、类型、数量和发生率 ↓
· 器械相关的严重伤害
· 器械相关的非严重伤害
· 使用中的并发症
- 不良事件的概率
- 不良事件的持续时间
- 假阳性或假阴性诊断结果引起的风险
3. 评估可能的受益和风险时考虑的其他因素
- 不确定性 ↓
· 临床研究设计的质量
· 临床研究实施质量
·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的可靠性
· 临床研究结果的可推广性
- 以患者为中心的评估
- 疾病的表征
- 患者的观点 ↓
· 患者偏好信息对风险和受益的考虑
· 患者偏好信息相关性和可理解性
· 患者偏好信息的可推广性和差异性
- 可供选择的替代治疗或诊断
- 风险降低和适应症限制
- 上市后数据
- 解决临床需求的新技术
观点总结
当无法判定产品的受益风险时,可参照器审中心发布的受益-风险判定指导原则,该原则所涉及的概念适用于医疗器械的全生命周期过程。
因此,设计、临床前研究、临床评价、设计变更等阶段,都可以考虑此指导原则中所规定的受益-风险因素。
→ 欢迎点击上方粉我~关注【久顺医械技术服务】医械知识不迷路!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