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即有喉鸣!ECMO护航,4月龄危重患儿成功获救
四个月大的婴儿小旭,出生以来就经受着病魔的折磨。他体重仅5.5公斤,生后即有喉鸣,且逐渐加重。
今年5月,小旭因“咳嗽,呼吸困难”,在外院行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等治疗无好转,于6月初转至我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进一步诊治。
肺动脉吊带致气管狭窄,患儿危在旦夕
我院PICU杨志勇主任医师带领团队马上就小旭的病情展开进一步检查。经心脏超声、心脏CT等检查后,小旭被确诊为:肺动脉吊带,气管狭窄,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和重症肺炎。
其中,肺动脉吊带极大威胁着小旭的生命。肺动脉吊带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导致气管下段、右主支气管和食管受到不同程度的压迫。
医护团队为小旭进行支气镜检查
由于长期的压迫,小旭的气管发育也变得畸形狭窄。如无干预治疗,患儿在1岁以内病死率高达90%。然而,肺动脉吊带伴气管狭窄的手术难度大,对技术要求非常高。
我院PICU医护团队先期采取抗感染、改善心肺功能、营养支持等积极综合治疗,然而小旭仍未能脱离呼吸机。经过慎重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只有尽早择期开展外科手术,才能把小旭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由雷宾峰主任医师领衔的心脏外科小儿先心手术团队进行了术前讨论,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在体外循环支持下,同一天完成对肺动脉吊带畸形进行矫治,对受压、狭窄的气管、支气管进行修整成型手术。
6月17日,心导管手术室内,麻醉医师、心脏外科专家、PICU监护医师、胡军涛主任医师及张弛副主任医师带领的ECMO团队、儿科二病区呼吸支气管镜介入等团队都守在这里,默契十足地为小旭进行手术和护航。
矫治肺动脉后,ECMO护航围术期
手术开始了。
心脏外科专家术中小心谨慎地把长错位置的肺动脉矫治,对受压、狭窄的气管、支气管进行修整成型。当完成这些关键技术步骤后,要对小旭的肺进行复张,但他的肺部气道分泌物渗出较多,还有比较广泛的出血,以至于气道堵塞,肺复张失败,影响供氧。
手术进行中
术中,为保障小旭的氧合正常,安全撤离体外循环机,儿科呼吸介入团队的医师和护士密切配合,在手术台上细致地对小旭的肺部进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和分泌物清理,清理出血栓和痰栓。
考虑到患儿心肺功能储备差,肺部感染重,又经历复杂的心肺手术,多学科讨论后决定启动ECMO机以替代体外循环机,并转回PICU监护治疗。
准备ECMO支持
ECMO,即“体外膜肺氧合”,主要用于对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与循环,以维持患者生命。
术后转运到PICU
术后,针对患儿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的情况,PICU团队配备了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床旁血液净化机、支气管镜等完备的仪器和娴熟的监护能力,为患儿顺利度过围术期以及ECMO正常运行保驾护航。
术后ECMO联合血液净化及术后护理
术后4天,小旭心肺功能逐渐恢复,成功撤离了ECMO机,术后8天,也成功撤离了呼吸机。后续,患儿转入儿科普通病房,目前已康复出院。
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ICU是广西区内医疗设备先进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的儿童疑难危重症救治中心,设有床位16张。以杨志勇、韦丹、梁秀安3名主任医师和邓勇丽、陈峋2名副主任医师以及7名专科医师为核心的PICU医师团队,拥有博士5人(包括在读)、硕士5人。PICU主要接收本院及全区各地转入的疑难危重症儿童,进行24小时不间断全方位监护治疗。PICU也是医院各个亚专科发展的坚强后盾,为小儿的器官移植、心脏开胸或介入手术、神经外科手术、腹部大型手术、骨科手术等提供术后监护,亦为小儿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以及其他小儿疑难疾病治疗保驾护航。
小儿心脏外科团队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创建于1954年,是广西最早成立的心胸外科专科,在广西率先开展各种心胸外科手术。小儿心脏外科团队开展常规的小儿心脏病手术,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约500台/年,能独立实施大动脉转位Switch手术、主动脉瓣重度狭窄Konno手术、Rastelli手术等高难度先心病手术,常规开展微创、介入先心病手术。救助基金方面,我院心脏外科与李家杰珍惜生命基金项目保持合作,为贫困家庭的先心病患儿减轻医疗费用压力。随着医疗观念的不断更新,新的医疗设备不断出现,医疗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将使更多患儿得到全面的救治。
内容来源:PICU 邓勇丽 杨志勇
编辑:曾雨珊
校对:蓝歆旻
审核:蓝飞燕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