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来信】感恩我在这场战斗里遇见你
患者来信
比化疗方案提前一个月,我的乳腺化疗提前达到PR,明天我就要出院了。在即将离开这个温暖的战场,内心萌生了一股异样的暖流,是感动、感激和感慨。
罹患癌症,内心的无助和彷徨让你像个无家可归的浪儿,即便我们有爱人亲人温柔可靠的陪伴,但面对可怕的癌症,他们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只能一个人面对这场可怕而孤独的战斗。但是,来到这里(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灸微创肿瘤科),我听到病友们说的最多的是“幸运”。的确,十几天的住院下来,这份幸运的感受时时的激荡我的内心,总会被他们不经意的一个操作温暖不己。
然而,我觉得更值得我感恩和幸运的是,在这场战斗里,我遇见了我的主治医生,一位宝藏女孩儿,中医博士——杨鸣。
第一次见她,是按黄主任给的三个电话号码,盲选了她。本以为下班时间,这个见面可能就是约一下下次见面的时间。没想到,电话过去,杨博士说,我马上下来。就在北中医三院的大厅,杨博士详细询问和了解了我的病情,并把相关资料和病案拍照记录后,很坚定的告诉我,“我会按照方案尽快安排你的化疗时间,等我通知吧。”“可是,按照化疗方案,我的化疗时间刚好赶到5月3号。那不是你们放假的时间吗?”我有点忐忑的问到。杨医生笑了一下,“我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假期,有患者,有治疗我们就会来的。没事儿,你的住院我会尽快安排。”
就这样,一场医生与病患的双向奔赴便从这个黄昏开始了。
此刻回想过往这17天的治疗过程,我的内心依然是“欣慰的”,“感恩的”同时也是“殊胜的”。这段日子我反复在使用这个“殊胜”来形容我不一样的感受。是的,在整个诊疗过程,我的感受是与众不同的,而能够创造出这种“殊胜感”的恰恰是这位杨医生,这是最为值得宝贵的不同。
这个不同来源于,她不一样的诊疗针法和她给予你的不一样的温暖。她不太多用语言,但她善用心。每天晨起查房准时来到你的床边诊脉,望闻问切,哪里不舒服,哪儿还有问题,我们今天会如何治疗一一询问和嘱咐。在每日的貌似一样的流程中,我因化疗产生的浮肿问题,过敏的问题,肠胃问题,恶心没有胃口等诸多问题,在她的一盒药,一根针的施用下悄然消退。好多次,因为她还有门诊出诊任务,不能及时过来,她便老早的微信告知,怕你着急。几次化疗,注射时间赶到下班时间,但不管多晚她都会如期出现在你面前,做好注射前的针灸保护,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的默默的陪伴和给予,让我不在因为化疗会产生各种副作用而恐惧,因为我知道,这里有我的战友,有帮我“克敌”的杨医生。
在被温暖治愈的同时,我还感受了不一样的疼痛的“殊胜”。
记得那几天我的小腿和脚特别凉,冰刺一样的凉。和杨医生交流后,她看到了我的焦虑,微笑这说:“没事儿的,我来给它解决掉,你可不能焦虑啊!”做完针灸前的脉诊后,她让我趴下,我觉得是在尾骨左侧刺了4针,右侧刺了4针,那是我针灸以来从没有过的疼痛感,泪水止不住的流下,但是瞬间,我感觉我身体被链接了,那份通透贯穿身体,瞬间我的脚和头被链接了,我感觉被激活了一样。那疼痛的身体瞬间被温暖包裹起来,那份呵护般的通透和抵达,那份异样的温暖瞬间让我泪如雨下,这是被温暖感动的泪水,是的,是感动!只有真心的想让你好,才会触动这份通达,才会有这份贯穿的牵引。这是一份除了你的亲人和爱人以外,唯一想方设法让你好的呵护和抵达。那一刻,我懂了,这脉,这针不是简单的望闻问切,也不是简单的一个精准取穴能够产生的结果。这份“殊胜”,是带给病患生的希望和期盼,这是医生与病患心与心的同向交付,才有的同频共振,这是链接病体与天地契机才会有的,每针必有的“回响”。
我的这场抗癌战斗因为有杨博士等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乳腺肿块奇迹般缩小到PR标准,原定的四个周期化疗提前一个周期结束,取得了暂时性的阶段胜利。接下来我还有一年的靶向治疗。我对未来的治疗充满希望和期待,因为这份期待里还有她---我们大家喜爱的杨博士。
正如我初见黄金昶主任时他说的那样,“你得好长一段时间且是离不开我们的”。截止到今天,我还是欣然的再次接受主任的这份自信的邀请,这源于我用亲身经历感受了,只有这里,才有医患的双向奔赴,只有这里才有我心里想要的医生的模样。
告患者书:
本公众号旨在传播黄金昶教授肿瘤治疗的学术观点,并不能在线就病情进行诊断治疗,关于诊断和治疗的建议请到门诊面诊,病人本人不能来,也可以由家属携带资料前来代诊。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本公众号所发布文章中涉及的方药,请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在有经验中医的指导下化裁运用,不要胡乱照搬。
弘扬传统中医文化,创新肿瘤治疗思路!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