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老年人群合理用药:帮“药罐子”做减法

2023-07-24 14:33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老年人存在多重用药、潜在不当用药、治疗不足等诸多问题,规范老年人合理用药至关重要,需要老年科医生遵循“个体化”原则,从疾病、药物、患者预期寿命、患者意愿及社会支持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总能遇到一些老年人,像“药罐子”一样,吃药都吃饱了,营养情况令人堪忧。老年人群是慢性病主力军,多病共存普遍,多重用药常见。老年人各器官功能下降,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危害大。因此,为老人的药单“做减法”,确保用药更安全、高效、方便,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药罐子”常见的几种误区:

1. 老年人症状多不典型,他们时常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往往会辗转于多个科室,反复就医,最后在不同医院、不同专家给予的不同治疗方案下,药物种类越加越多,甚至会出现多种类似药物同时服用的现象。

2.有些临时对症的药物,如止疼药(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抑酸药(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消炎药(头孢类)等,因曾经治疗效果好,自行长期、频繁服药,殊不知不规范的药物治疗可能造成肝肾功能损伤、消化道出血、营养不良、骨质疏松及细菌耐药等诸多潜在风险。

3.某些老人在服用西药同时,还服用中(成)药。殊不知中(成)药需要辨证施治,不规范的多种中成药物合用,可能造成某种中药成分剂量超标,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

4.保健品取代了规范诊疗的主体地位。部分老年人盲目追求长寿,轻信纯天然无公害、包治百病的保健品,宁可自费购买保健品服用,也不愿听专业医师的意见,最终延误了规范的诊疗。

5.部分老年人认为,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又不挡吃不挡喝,反倒是一吃上药就得吃一辈子,所以坚决不吃药。由于上述“三高”是动脉硬化(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血管垃圾多,血管堵了)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三高”不控制,5-10年后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诸多并发症都会接踵而至,将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及预期寿命。

6.某些老年人依从性特别好,每天都坚持服药,没有在季节交替、饮食不佳、腹泻、感冒发烧等特殊情况时,及时监测血压、心率、血糖等指标,调整相关药物适当减量,导致出现低血压、低血糖及心率过慢等情况。

7.轻信热心病友推荐,口碑宣传。老年人求愈心切,相互交流用药经验,特别容易采纳“隔壁老王“的推荐。但老年人健康情况不同,药物选择及指标目标值也不相同,擅自给自己加药/调药是件特别危险的事情。专业的事情还是要交给专业的医生,医生会个体化为老年朋友私人定制专属治疗方案。

8.服药随意性强,不遵医嘱服用。他汀与葡萄柚、华法林与菠菜、头孢与酒、优甲乐与药/食物、药物与钙(牛奶)等等上述这些都会增加或降低药效,只有严格遵医嘱服药,才能事半功倍。

总之,老年人存在多重用药、潜在不当用药、治疗不足等诸多问题,规范老年人合理用药至关重要,需要老年科医生遵循“个体化”原则,从疾病、药物、患者预期寿命、患者意愿及社会支持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有些临时对症治疗的药物,有些服用后无明显疗效的药物,还有一些作用不太确切的药物都是需要及时停药,仅有一些慢性病药物需要长期规律服用。欢迎“药罐子”老人及家属,定期携带其服药单/药盒及相关检查报告,前往老年科“做减法”,还您一个吃嘛嘛香,身体倍棒的身体。(老年综合二科 王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老年人,保健品,药物,三高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