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郑大一附院神经肌肉病高峰论坛在我院召开
7月22日上午,2023郑大一附院神经肌肉病高峰论坛在我院东院区第二学术报告厅举行,我院副院长高剑波及全国神经肌肉病领域专家参加开幕式。本届高峰论坛是按照我院三年行动计划任务部署,为加快推进重点专科建设,进一步促进省内外学术交流合作,提升我院相关学科水平而举行的,论坛以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举行了6场学术讲座和2场病例讨论,线上观看3000余人。
高剑波副院长在开幕式上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并简要介绍了我院的情况,他说郑大一附院十分重视神经内科的学科发展,神经内科是国家级重点专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神经肌肉病多是疑难病、罕见病,需要我们医生持之以恒的学习,此次论坛邀请到了国内神经肌肉病领域的顶级知名专家进行精彩的学术演讲,带来了神经肌肉病方面最新的研究进展,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个平台进行更好的交流、学习,为神经肌肉病的诊疗发展贡献力量。
河南神经肌肉病与电生理领域的领军人物宋新光教授对高峰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大家长期以来对神经肌肉病发展的关心表示感谢,并希望河南省神经肌肉病专业的中青年学者在今后的临床、科研等工作中能够做出更大的成绩。
大会主席连亚军教授对远道而来的各位专家表示感谢,对我院神经肌肉病团队的日常工作及成绩进行了简要汇报。她提出,要借助此次论坛找差距、上水平,推动临床与科研融合发展,推动临床诊疗水平持续提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做出应有贡献。
开幕式结束后,北医三院樊东升教授、上海华山医院赵重波教授、北京天坛医院潘华教授、河南省人民医院冯淑艳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焉传祝教授和北大医院袁云教授分别就运动神经元病的电生理研究进展、重症肌无力的免疫治疗进展、电生理引导下肉毒毒素精准治疗、多发性神经病与肌电图检查策略、脂质沉积性肌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炎性肌肉病的诊疗研究新进展等热点和难点话题进行了专题讲座和精彩分享,为我省神经肌肉病专业学者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学术盛宴。省内多位专家参与主持、点评和提问,分享诊治经验,现场讨论热烈。
随后,郑大一附院徐洪亮副教授汇报了一例脂质沉积病合并横纹肌溶解和皮肤损害的疑难病例,该患者表现为波动性四肢力弱伴咀嚼困难,病程长达2年余,反复就诊于省内外多家医院,曾被误诊为“肌炎”并误用激素治疗,症状逐渐加重,严重时无法进食,最终于我院神经肌肉病团队经肌肉病理和基因检测确诊为“脂质沉积性肌病”,给予特异性药物----维生素B2治疗后患者症状奇迹般好转。该类疾病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只有通过经验丰富的神经肌肉病专业医生的病理及基因诊断方能确诊。郑大一附院冀拓副教授分享了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合并腓肠神经豁免现象的病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该电生理特征对于炎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早期识别和诊断的重要价值。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免疫性周围神经病,起病急、进展快,及时准确的肌电图检查对于疾病的早期识别和精准诊断至关重要。
郑大一附院神经内五科神经肌肉病团队成立于2014年,近10年来团队力量日渐雄厚,目前核心成员由4人组成,包括徐洪亮副教授(师从北大医院袁云教授,擅长神经肌肉病理及基因解读)、冀拓副教授(师从北医三院樊东升教授,擅长肌电图与神经电生理)、李爽博士(师从郑大一附院连亚军教授,目前在北京天坛医院潘华教授处研修电生理引导下肉毒素精准治疗)以及蒋森博士(熟练掌握神经肌肉病理活检技术)。团队迄今已开展肌肉活检1500余例,神经活检142例,主持省级及国家级课题多项,发表中华及SCI期刊论文10余篇。在省内率先开展了周围神经光镜及电境诊断技术,填补省内空白。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COX20基因突变相关的轴索型感觉性周围神经病,并多次受邀至省级或国家级大会发言,获得国内外专家认可。团队集结神经电生理、神经肌肉病理、基因分析及解读等多方力量,诊断了许多神经系统疑难病、罕见病,包括线粒体肌病、糖原累积病、脂质沉积性肌病、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肌营养不良、腓骨肌萎缩症、运动神经元病、脊髓性肌萎缩症和淀粉样周围神经病等,使这些患者在“家门口”即可得到正确的诊断和精准治疗,为我省及周边区域广大的神经肌肉病患者带来福音。
(冀拓 徐洪亮 连亚军/文 郭啸轩/图)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