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要搞,向上转诊为主,北京经验做对了
2019年10月29日,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片区医联体成立,包含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永顺、宋庄、徐辛庄、潞城、甘棠、次渠、中仓)及一家优质社会办医机构(慈航门诊部)。随着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医院又先后与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通州区新华医院等区属二级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并与通州区妇幼保健院、通州区第二医院建立了妇幼及康复专科医联体,构建起了以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为核心,一、二、三级医疗机构共同组成的区域医疗服务体系。
目前已向114基层预约转诊平台投放号源30%。积极推进预约转诊,全部门诊预约号源在常规放号时间两周前向医联体单位开放预约挂号,并确定专人负责双向转诊工作,持续优化转诊服务,提高门诊患者中基层医疗机构上转患者的占比。2022年度基层医疗机构上转病人例数较上年度增长34.1%。在下转方面,将有康复需求的患者及时转至成员单位继续诊治。为了做好医联体门诊转诊工作,友谊医院制定了为患者提供多种转诊途径,方便患者转诊,2022年下转407人次,较2021年增长4.4%。
笔者感触:
王安石变法不能拧着皇上来。分级诊疗改革不能拧着患者意志来。
北京居民医保对首诊、转诊的分级诊疗形式,执行得还是较严的。从上面的例子看,北京经验做对了。
第一,友谊医院被上转没有披露人次,想必不会太少。增长很快,34.1%。友谊医院下转407人次,仅增长4.4%。
第二,较高等级医院为什么下转不多?包括但不限于:患者不愿意;较高等级医院不愿意;找不到具有接口禀赋的基层医疗机构。
第三,上面这几个原因,可以很好解决,也可以很难解决。比如:患者不愿意,分级诊疗又怎样?能强迫患者么?
第四,强迫患者从较高等级医院去较低等级医院是较难的,所以,要回到老路上,用丰富手段调控患者从较低等级医院开始就医。
第五,而且这种老路,有利益寻租和输送的空间。比如:郑大一附院据报道就从四面八方购买患者,付出介绍费。
第六,这种老路,也比较符合医改各项条件未熟,较高等级医院仍需要较高的病床使用率和门诊服务量。
第七,这种老路,也并不耽误强化基层医疗机构首诊。也比较能够迎合全民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
第八,这种老路,给商保一个经营场景。就是下转这一关键点上,商保做些创新服务产品来支撑全病程服务体验。
第九,商保为什么能嵌入在此节点?较高等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都是现货服务,各管一段。收完钱,服务完。商保做一个过桥。
第十,总有一天,上转多了,下转也就多了。但这种上转多了、下转多了,不能再是老路,必须高质量。靠服务、支付来共建。
感谢北京友谊医院对本文的启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