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围手术期风险评估表
来源:老李飞麻
术前和病人谈话,都会和他说麻醉风险,病人问风险多大,我们会说这个就像开车一样,基本没问题,但是出了事对于你个人来说就是100%了。而外科术前发会诊单,评估危重病人麻醉手术风险以及耐受情况,我们也只能含糊的说,完善相关检查,请相关科室会诊,医务科备案,与家属交代风险。而到底这样的病人有什么风险,有多大风险,自己也傻傻弄不清楚。ESC发布的指南中,列举了几项常用的风险评估表:
这个表格列举了各量表的成分,来源,结果以及敏感性。每个量表都有自己的预测方向,如外科并发症,30天死亡率,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等。比如ACS NSQIP评分,他是根据1411006例患者性别、年龄、BMI、基本状态、基础疾病状态、所行手术以及术后并发症所得,对所有患者手术30天内相关并发症进行预测,其敏感性为0.73。SORT评分表是预测30天死亡率,RCRI和surgery risk calculator是预测术中及术后心血管(MACE)事件.。表格最后附上网页,上面有自动打分系统。现在国内的很多app都有个评分系统的打分。
经常有外科医师一定要做这个手术,说麻醉有没有风险,我基本会回答,在我这里没有风险,因为我会用我所能运用的监测手段和药物对患者手术期间生命体征进行调节,最起码我可以保证他能出手术室。但是围手术期的并发症非常高,我不建议做。不过这样的情况基本上手术还是做了,但据我有限的术后随访,并发症与住院日明显增加了。当然我也没有考虑到很多的实际因素,如手术日,病床周转,家属意愿等。我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做麻醉该做的事。
免责声明:
文中所涉及药物使用、疾病诊疗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END—
编辑:MiLu.米鹭
校对:Michel.米萱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