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采血致患者感染艾滋病,18年后死亡,判罚结果来了...
01、非法采血致感染、死亡后,医院被判赔近80万
昨日(7月19日)下午,某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一则热搜词条吸引了小龙的注意:
据悉,近日,辽宁葫芦岛中级人民法院审结一起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张某就医时因医院非法采血感染艾滋病,确诊18年后感染新冠病毒死亡。
一审法院认为,人感染艾滋病后免疫系统会被破坏,张某患病后虽积极治疗,最终死亡艾滋病占有主要因素,判决涉案医院赔偿张某家属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79万余元。双方均不服上诉,二审法院认为,一审法院裁判尺度适度,并无不当。法院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报道称,1995年张某在某乡政府工作,下乡发生车祸到涉事医院住院治疗,该院给其输血时违法采集血液。2005年,张某确诊艾滋病,2007年建昌县人民法院判该医院担责,对其2005年至2022年8月19日期间费用均予以赔偿。涉事医院表示,从2007年已积极补救,赔偿医药费近百万。
这一词条下也有众多网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有不少都表达了对在医院还能碰上非法采血的谴责与担忧。
02、一次采血,为何会让患者感染艾滋?
正常的、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的采血工作,无疑是不会让患者感染艾滋病的,那么在非法采血时,又究竟是哪些情况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呢?
在非法采血过程中,有多个环节的卫生条件和感染控制一旦未按要求,都是可能导致交叉传染:
1、使用未经消毒的工具
非法采血机构通常没有适当的消毒措施,可能会重复使用针头、注射器或其他工具。如果这些工具没有经过正确的消毒,存在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
2、缺乏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
非法采血机构可能缺乏有效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如戴手套、使用一次性工具等。这增加了艾滋病病毒在采血过程中传播的可能性。
3、未进行病毒筛查
合法的医疗机构在采血前通常会对采血者进行病毒筛查,以确保给予输血的血液是安全的。而非法采血机构可能不进行这些筛查,从而导致感染者将艾滋病病毒传播给其他人。
非法采血一般都发生在非正规的医疗卫生机构中,此次却发生在了一家正规的二甲医院中,这无疑是值得我们关注和警惕的。
在对不幸去世的患者表示悼念的同时,小龙也要提醒各位同行,采血是很多检验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我们应当严格按照卫生行业标准进行采血工作,不可粗心大意,更不可抱有侥幸心理。
03、采血过程中,检验人还需注意这些问题!
除此以外,小龙还整理了一些在采血过程中检验人可能会碰上的问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多管采血时的采血管顺序
不同采血管的采集顺序要求是:
01 血培养瓶
02 柠檬酸钠抗凝采血管(蓝、黑)
03 血清采血管包括有促凝剂和/或分离胶(红、黄)
04 含有或不含分离胶的肝素抗凝采血管(绿)
05 有/无分离胶的 EDTA 抗凝采血管(紫)
06 葡萄糖酵解抑制采血管(灰)
网友告诉小龙的口诀,可以帮助大家快速记忆:
“一个男(蓝)人很黑(黑),过红(红)绿(绿)灯要听指(紫)挥(灰)”,简记“蓝黑红绿紫灰”。
2.采血后患者胳膊淤青、血肿的原因
按压时间过短
采血后按压时间过短,针眼处血液仍未凝固,松开手指,血液自然流出,导致瘀青、血肿。
正确方法:坚持按压3~5分钟,年龄偏大或凝血功能异常患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按压面积过小
静脉采血时采血针不仅刺破皮肤表面,还要穿刺静脉血管,所以皮肤表面的针眼并不一定与血管壁上的针眼在同一点上,按压时仅仅用一根手指压住皮肤表面的出血点,不能有效按压住血管上的出血点,导致瘀青、血肿。
正确方法:用三根手指压住采血处,增加按压面积,将皮肤表面和血管壁上的出血点整体压住,就可以避免血管继续出血。
边按边揉
采血后血小板还没有凝固,轻揉出血处不仅不能止血,反而会阻碍血小板凝固甚至加速出血,效果自然适得其反。
正确方法:以适宜力量只压不揉。
袖子过紧
上臂衣袖过紧,导致血液回流不畅,血管内压力增加,血液从穿刺点处流出,导致瘀青、血肿。
正确方法:一方面进行按压止血,同时拉下上臂衣袖或在采血前脱去过紧的衣袖,避免上臂被衣服勒得太紧,影响血液正常回流。
3.抽血时患者常见疑问的答复
抽血为什么有空腹要求或限定时间?
抽血化验项目的正常参考值均来源于正常人群空腹抽血经统计分析后的结果,故为了检验结果具有可比性,一般要求空腹抽血。人在进食后血液中许多化学成分可发生改变,严重影响检验值,如进食含脂肪高的食物后可使甘油三酯明显升高数倍;食用高糖食物两小时内可使血糖迅速升高。“空腹”是指8小时以上无任何热量摄入,最好抽血前一天晚上也不要暴饮暴食、酗酒等,还要尽量早休息。
另外,人体激素的分泌具有生物周期,昼夜有节律性波动。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早上8点分泌量到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至夜间零点为低谷。再如妇女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在妊娠期及哺乳期时,垂体的促性腺激素和卵巢的雌激素分泌也有一定规律的起伏波动。因此,对这些受外界因素影响大的激素规定了采血时间,才能保证得到正确结果。我们还建议急匆匆来医院检查的患者最好让自己安静5-10分钟后再心平气和地接受采血。
有晕血(晕针)史的病人采血怎么办?
晕血(晕针)是生理表现,更是心理现象,也可能跟体质、个性差异有关。有晕血(晕针)历史的患者一定要告诉我们,以便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一方面请家属陪同,另一方面要尽量避免患者紧张、饥饿、疲劳时采血,采血前我们会对患者进行细致耐心的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在采血过程中与患者交流,分散其注意力,另外,我们的技术纯熟、操作利索迅速也能减少患者的疼痛,防止晕血(晕针)的发生。
但是如果晕针、晕血一旦发生,我们会立即停止采血,让患者静坐休息,口服温开水或糖水,患者一般在2~3分钟即可恢复;反应严重者让其平卧于治疗床上,采用头低足高位,必要时静脉补液。如患者出现昏迷虚脱,马上送抢救室进行急救。
标本送到检验科后,怎么保证我的标本不会做错不会丢呢?
其实可以完全放心,错不了。现在,检验科用的是贴有条形码的标本容器,并通过实验室计算机系统(简称LIS系统)从检验标本采集、检验前处理、检验过程、检验结束到标本保存(一般保存7天)实行了全程监控,就好像是GPS导航仪一样,随时能够监控到标本在什么地方,现在处于什么位置,共需检测多少个项目,已完成哪些项目等等。检验科完善了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对发出的每一份检验报告负责。
抽了这么多管血,用不完的会废物利用吗?
您多虑了。在医院里,包括血液在内的患者多种生物学样本(大小便、痰液、脑脊液等)均视为具有潜在病原学威胁的感染性废物,检测完大多会留存一周左右(主要是为了应对患者或医生对结果有疑问时的复查)。
废弃后的血样首先要经高压灭菌、或化学消毒处理后,再由统一的垃圾转运公司集中处理。每天出入检验科的大量医疗废物在交接、转运、运输、销毁等环节都会有专人签字、称重,直至销毁。所以,标本不会二次利用,更不会存在废物它用的情况。
文章来源:医学检验沙龙,订阅号若有侵权或转载限制请联系我们(或在公众号下方留言), 我们将第一时间联系您并进行删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