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小伟教授:胎儿手术的麻醉管理
胎儿手术的麻醉管理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麻醉科
钱小伟教授
一.胎儿手术简介
胎儿手术发展三大影响因素为外科技术、影像学、胎儿异常产前诊断。目前,胎儿手术可分为以下三类:
微创手术:射频消融术、先天性膈疝气管阻塞、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双胎输血综合征;
宫内开放手术:脊髓脊膜膨出、骶尾部畸胎瘤、肺囊性腺瘤样畸形、下尿路梗阻;
产时宫外手术(EXIT):先天性气道梗阻、颈部畸胎瘤、淋巴管瘤、连体婴儿。
胎儿手术麻醉方式包括:局部麻醉、监测下麻醉管理、椎管内麻醉、全身麻醉等,其麻醉方式的选择主要依据母体身体状况、胎儿手术类型、手术要求、母体和胎儿创伤程度等。其中,微创手术主要采用监测下麻醉管理联合局部浸润麻醉,而开放手术及EXIT手术主要采用全身麻醉(95.5%)。
二.胎儿手术的术前评估与准备
胎儿手术的术前评估与准备包括以下几方面:多学科共同参与评估与准备;术前多学科会诊、讨论;拟定手术治疗措施;制定紧急预案;向产妇及家属手术步骤及手术麻醉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等。
0 1 麻醉前评估
1.产妇方面
孕产妇现病史、既往史、妊娠史以及妊娠合并症、药物史以及过敏史等
➢体格检查:气道评估、脊柱评估
➢实验室化验:血生化、血常规、凝血功能
➢辅助检查:心电图、心超
2.胎儿方面
➢胎心胎位、体重估计
➢胎儿超声检查
➢超声心动图
➢MRI
➢染色体核型分析
0 2 术前准备
术前备血:母体交叉配血,胎儿输血需要的γ射线照射过的O型Rh阴性红细胞;
术前预防性用药:抗生素、抑酸药、保胎药物;
开放式手术与EXIT手术准备:
➢胎儿监测:SPO2探头、电极片、氧气管、输液管路、穿刺耗材(均按无菌准备);
➢胎儿麻醉药:芬太尼10μg/kg+维库溴铵0.1mg/kg+阿托品20μg/kg (无菌注射器中)、肾上腺素10μg/kg、林格氏液10mL/kg;
➢紧急插管复苏准备:喉镜、气管导管、呼吸机、ECMO等。
0 3 开放式手术-脊髓脊膜膨出修补术( Myelomeningocele repair )的麻醉管理
1. 脊髓脊膜膨出
定义:尾神经管融合失败→脊柱背部肌肉、皮肤缺如→脊髓、脊膜膨出;
流行病学:病因未明,与环境、遗传和代谢相关,发病率约9.1/10000,补充叶酸可预防;
诊断:B超、α甲胎蛋白、羊穿染色体筛查、MRI;
临床表现:虽不致命但遗留终身后遗症,包括截瘫、大小便失禁、脑积水、Arnold-Chiari Ⅱ畸形、智力低下;
病理生理机制:先天性解剖结构、脊髓和相关组织等发育异常;羊水毒性作用与胎动机械性损伤(“二重打击”);
脊髓脊膜膨出修补术的目的为改善后期活动功能与生活质量,其手术时机为24-26周。
2. 产前和产后手术比较
(1)产前宫内手术
产前宫内手术可减少脑室分流术需求、提高后期独立行走率,但需承担更高的手术风险。其麻醉管理要点包括:
①维持子宫松弛
首选吸入麻醉剂,因几乎所有吸入麻醉药抑制宫缩(剂量依赖性),达到满意的子宫松弛效果需要2-3 MAC。但高浓度吸入麻醉药可抑制胎儿心脏、引起心动过缓,同时可引起产妇低血压、胎盘灌注不足等。
补充静脉麻醉技术(Supplemen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1~1.5MAC吸入麻醉药+丙泊酚+瑞芬太尼,可减少胎儿暴露于高浓度吸入麻醉药风险,使得产妇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改善子宫血流量,改善胎儿酸碱平衡状态,使胎儿心脏功能障碍发生率更低。
使用宫缩抑制剂可降低吸入麻醉药剂量,常用子宫收缩抑制剂如下:
➢硫酸镁:4-6 g (20min), 1-2g/h输注
➢硝酸甘油:50-200 μg iv, 0.5-20 μg/kg·min输注
➢阿托西班:缩宫素竞争性拮抗剂300 ug/min输注
➢利托君:β2受体激动剂
➢吲哚美辛:非甾体
②胎儿麻醉与镇痛
胎儿疼痛感知发育过程如下:
➢6~10W皮肤感觉神经末梢发育
➢10~17W外周伤害性反射弧建立
➢19W开始对伤害性刺激出现逃避反射
➢24~30W丘脑纤维到达皮层,有2%皮层活动
➢34W皮层活动达到80%
建议在胎儿手术中给予镇痛,抑制胎儿应激反应。可肌注芬太尼10μg/kg+维库溴铵0.1mg/kg+阿托品20μg/kg。
③胎儿监测
胎心(FHR)是决定心输出量(CO)最重要的因素,FHR<100次/分提示胎窘。超声包括超声心动图与超声脐血流,直接评估心脏与血容量,缺点非连续且易受手术操作影响;血氧饱和度FSPO2,尤其适合EXIT手术,胎儿循环动静脉混合,正常范围30%~70%;血气分析可反映内环境状况,采血困难,容易血管痉挛。当胎儿FHR<100次/分,FSpO2,<30%-40%,需要紧急处理,应对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提高子宫血流量
➢避免仰卧位、加快输液、给予血管活性药
➢提高吸入麻醉药浓度或给予子宫松弛剂降低子宫张力
持续温热晶体液(37℃)替代羊水灌注
➢维持子宫外形避免子宫缩小胎盘剥离以及脐带受压
➢避免温度过低,脐血管痉挛
提高吸入氧浓度(不推荐吸纯氧),避免高碳酸血症和低碳酸血症
3. 术后管理
平稳复苏:患者苏醒后,拔管应平稳,避免呛咳,以免子宫破裂;
术后镇痛:麻醉前预置硬膜外导管,术毕时给予低浓度局麻药镇痛;
预防早产:继续使用宫缩抑制剂24 h以上,输注硫酸镁1-2 g/h或阿托西班;
术后持续胎心、子宫活动监测2-3 d。
常见术后并发症包括胎膜早破、早产、宫内感染、子宫破裂等。
0 4 EXIT 手术的麻醉管理
EXIT 手术是在确保气道安全和胎儿-胎盘仍存在氧供的情况下,在短暂关键时间内对胎儿实施气道和其他手术操作,主要适用于有心肺损害、分娩后无法独立于胎盘循环存活的新生儿。其目标为维持子宫松弛、持续灌注保证子宫体积避免胎盘剥离、保证胎盘-胎儿灌注等。
➢EXIT适应症包括:
➢EXIT-气道管理如气道内、气道外、医源性阻塞、颅面部畸形等;
➢EXIT-切除术如胸腔内气道损害、纵隔压迫;
➢EXIT-ECMO:心肺损害;
➢EXIT-分离术:如连体婴分离术。
EXIT术前、术中的麻醉管理总体上与开放性胎儿手术类似,胎盘娩出后无需子宫松弛,麻醉管理与普通剖宫产类似。
断脐后,胎儿方面需保留气管导管,通气前FSpO2 40%-60%,通气后上升至90%,否则预示着胎儿娩出、断脐前需要使用ECMO;而产妇方面需要立刻降低或停止吸入麻醉药,改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给予缩宫素、卡贝缩宫素以及其他二线宫缩剂,应用硬膜外低浓度局麻药、长效阿片类用于术后镇痛。
0 5 微创手术如先天性膈疝气管腔内阻塞的麻醉管理
1.先天性膈疝简介
病理生理:膈肌发育缺陷→腹部内脏疝入胸腔→干扰气道、血管和肺实质发育→肺发育不全、肺动脉高压→循环、呼吸衰竭;
➢流行病学:1-4/10000活产婴儿;
➢病因:染色体结构异常;
➢诊断:胎儿超声、MRI;
➢手术方式:气管腔内阻塞;
➢手术目标:肺部生长成熟;
➢原理:液体正压→肺发育不良性肺扩张;
➢手术时机:妊娠26-29周置入,34周或产时取出。
2. 麻醉管理
(1)母体麻醉
➢麻醉方式:监测下麻醉管理+切口局部浸润;
➢方案:咪达唑仑1-2 mg,瑞芬太尼TCI 2-3 ng/ml;
➢子宫处理可输注阿托西班、硫酸镁以抑制宫缩,同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2)胎儿麻醉:芬太尼10μg/kg+维库溴铵0.1mg/kg+阿托品20μg/kg
三.案例分析 0 1 病史摘要
产妇,24岁,体重74kg,因“停经36+1周”入院待产。末次月经2021.07.14,孕早期、中期产前筛查结果显示低风险,2021.12.23外院四维超声提示膈疝、右移心,孕27周羊穿染色体核型未提示异常,孕36周我院超声检查提示:胎位LOA,胎心137次/分,估计体重3kg,胎儿膈疝(胃泡、部分肠管、肝脏位于左侧胸腔,心脏受压移位于右侧胸腔,右肺大小1.95cm×2.52cm,肺头比1.56)。临床诊断为胎儿重度膈疝,孕37+周。
0 2 麻醉与手术过程
➢10:05患者入室,HR 63次/分,BP 112/63 mmHg,SpO2 97%;
➢10:06建立有创桡动脉血压监测与行中心静脉置管术;
➢10:20行硬膜外穿刺,预置硬膜外导管;
➢10:25全麻诱导:咪达唑仑5mg,丙泊酚80mg,舒芬太尼30ug,顺式阿曲库铵12mg;麻醉维持:丙泊酚静脉泵注、七氟烷持续吸入;
➢10:28气管内插管行机械通气,f=12次/分,ETCO2=30-35mmHg,监测体温;
➢10:41与11:01分别静脉推注硫酸镁50mg;
➢11:02进腹;
➢11:08打开宫腔并立即宫腔灌注;
➢11:11膈疝手术开始;
➢12:34膈疝手术完成;
➢12:33停止吸入七氟烷;
➢12:35硬膜外给予0.5%罗哌卡因+0.5mg氢吗啡酮10mL硬膜外推注;
➢12:38胎儿行气管内插管并断脐;
➢12:43缩宫素20U肌注
➢12:46宫腔填塞+静脉给予卡贝缩宫素100μg
➢13:10产妇苏醒,拔除气管导管;
➢13:21术后镇痛:0.2%罗哌卡因100mL PCEA;
➢13:30术毕,术中共计出血500mL、输液2500mL、尿量700mL,总手术时间92min,其中胎儿手术时间83min。
· 专家简介 ·
钱小伟 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麻醉科负责人
京都大学访问学者
浙江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麻醉质量与管理学组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区域麻醉与疼痛学会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分娩镇痛专业委员会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麻醉与镇痛专委会委员
省自然基金评审专家、中华麻醉学及SCI杂志审稿专家
第一或通讯作者在麻醉学TOP期刊Anesthesiology、JCA 、EJA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0余篇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课题8项
— END—
编辑:MiSuper.米超
校对:Michel.米萱
医学审核:何思梦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