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保养与除痛 | 斜方肌筋膜及病变处理

2023
07/24

+
分享
评论
古麻今醉
A-
A+

冲击波具有机械效应、空化效应、热效应等生物学效应。机械效应可以使不同组织间产生能量梯度差,引起组织和细胞弹性变形,实现对粘连组织的松解。

由于特殊的解剖位置 ,斜方肌劳损是临床中常见的颈肩部疼痛的原因之一。斜方肌是一种广泛的肌肉,分为上、中、下三部分。该肌肉是肩胛骨的主要稳定器,通常与其他肩胛骨肌肉协同工作,尤其是前锯肌。斜方肌不同部位的激活改变、控制不良或力量减弱与肩胛骨运动异常有关,通常与疼痛有关,由于现代生活节奏紧张、伏案工作或长时间看电视 、用电脑者容易使颈肩部肌肉劳损而患此病 。

Cho IT, Cho YW, Kwak SG, Chang MC.Comparison between ultrasound-guided interfascial pulsed radiofrequency and ultrasound-guided interfascial block with local anesthetic in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of trapezius muscle.Medicine (Baltimore). 2017 Feb;96(5):e6019. 

doi: 10.1097/MD.0000000000006019IF: 1.817 Q3

解剖

斜方肌是所有肩胛胸肌中最浅的肌腱

上斜方肌起源于枕骨、颈上韧带和低至C6的脊椎棘突,大多数纤维几乎垂直下降,附着在锁骨远端三分之一的后边界。

中斜方肌和下斜方肌起源于C7至T12的棘突。水平运行的中斜方肌附着在肩胛骨的肩峰和脊柱上,下斜方肌向上倾斜,附着在肩胛棘的内侧基部上。

斜方肌的不同部位有明显不同的纤维方向,可以做出多种动作。

2581689981045050

斜方肌是所有肩胛胸肌中最浅的肌腱

症状

积累性劳损或长期姿势不良等原因常导致颈部和肩背部的斜方肌长时间处于被动活动状态 ,触发局部扳机点的出现 ,导致相应的颈肩部周围疼痛及牵涉痛 ,甚至还会出现头晕 、头痛 、周身不适的症状 。

体征

斜方肌肌筋膜扳机点的存在是较为普遍和广泛的 ,临床上常表现为颈肩部痉挛性的疼痛 ,可引起头部牵涉痛 ,检查时可见明显的痛性带状结节 ,快速触压或针刺痛点时可引发局部阵挛 。

下斜方肌的肌肉厚度测量

87901689981045350

超声下斜方肌的肌肉厚度测量

治疗方法

肌肉拉伸、触发点注射、针灸和肌肉电刺激等传统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广泛使用。扳机点阻滞可很好的解除肌肉的持续性收缩 ,使之缓解 ,同时可以促进细胞钾释放 ,产生神经纤维的极化 ,其结果可使除痛效果长期持续 ,即使疼痛再度出现也较原来的疼痛变得弱 。Domingo 等对斜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患者在斜方肌深面的筋膜间隙给药,即在超声引导下将 0. 125%布比卡因 8 ~ 10 ml 注射于触发点处的斜方肌深面,封套筋膜与椎前筋膜之间,可迅速缓解疼痛,尸体解剖研究表明,此平面阻滞时药物可扩散至斜方肌与肩胛提肌之间以及斜方肌与菱形肌之间。在筋膜间隙内除了脂肪组织,与斜方肌运动和感觉相关的脊神经后支分支也穿行其间,单纯于筋膜间隙内注射药物即可浸润至神经周围。筋膜间的潜在空间更有利于药物的扩散,减少局麻药肌肉注射潜在的毒性作用。局麻药通过降低神经敏感性,使肌肉放松,促进早期物理康复训练。与传统阻滞方法比较,TP 阻滞可以更加快速有效地治疗筋膜疼痛综合征。

射频治疗

11141689981045501

5mL生理盐水溶液注入筋膜间隙降低阻抗增加电场

针刺治疗

对斜方肌触发点疼痛的治疗,应先找到压痛点,常常能触及肌肉或肌筋膜上有条索样纤维束,在针刺时,患者有酸胀感,多数患者局部肌肉颤搐。斜方肌肌筋膜扳机点的存在是较为普遍和广泛的 ,临床上常表现为颈肩部痉挛性的疼痛 ,可引起头部牵涉痛 ,检查可见明显的痛性带状结节 ,快速触压或针刺痛点可引发局部阵挛 。

针刺可破坏肌肉的触发点,刺破张力带或强烈刺激触发点,引发脊髓的强烈反射,进而改变或破坏脊髓中枢的感觉支配区,放松肌肉而达到止痛目的。

体外冲击波疗法

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

患者取坐位,双手下垂自然放松,同时暴露颈肩部标记点。采用瑞士产放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仪(MASTERPULSMP-100 型),冲击部位选择触发点体表标记结合痛点部位,然后涂上耦合剂,避开颈部重要的神经、血管,参数选择:电压6 kV,频率 5~10 Hz,治疗压力 1.5~2.5 bar,脉冲数1 500~2 000,能流密度 0.10~0.15 mJ/mm2 ,每周 2次,连续治疗 3 w。遵守先轻后重,先低压后高压,先低频后高频,远离重要神经和血管的走形区域等原则;注意观察病人反应,适时调整冲击的部位及强度,避免局部淤肿、皮肤破溃等不良反应。

冲击波具有机械效应、空化效应、热效应等生物学效应。机械效应可以使不同组织间产生能量梯度差,引起组织和细胞弹性变形,实现对粘连组织的松解;空化效应可产生局部膨化作用,可使肩周“乏血管区”闭塞的微细血管功能重塑,改善微循环;热效应与冲击波的能量输出有关,刺激活化细胞,增加细胞摄氧、组织代谢,缓解局部疼痛。

来源:脊椎保养与除痛

作者:王祥瑞

声明:古麻今醉公众号为舒医汇旗下,古麻今醉公众号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舒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斜方肌,筋膜,脊椎,病变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