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攀创新巅峰!CCI创新学院第八期提前录取名单公布
CCI创新学院第八期持续招募中(招生链接:启航鹏程,逐梦创新!CCI创新学院第八期启动招生),报名通道还有12天即将关闭,诚邀心怀技术与器械创新梦想的医生、工程师、企业家和投资人加入,共同助力中国医疗器械原始创新!现将第八期提前录取名单公布,和高人为伍,共攀创新巅峰!
01
周宁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教授,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青年委员。主要从事心力衰竭和心脏重构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擅长各种体内、体外心脏压力超负荷动物模型制备以及心脏超声、心导管等检测技术。近年来致力于医工交叉研究,以智能纤维为载体,研究人与物质之间柔性界面中的多物理量调控、感知和交互,研制面向运动与健康智能化领域的一批新器件、新装备与新系统。
02
单培仁
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副教授,曾在美国CRF学习1年。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冠脉介入学组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青年委员副主任委员,温州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副主任委员。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文章20余篇;主持多项国自然和省自然基金课题。
03
李鹏
浙江大学,副教授,长期聚焦“血液循环时空特性精准测量”临床需求,开展OCT功能成像技术及应用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获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获华为等科技企业技术转化/开发经费总计超千万元;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学相干微循环成像(OCTA)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体系;以通讯/第一作者在医学影像、光学技术领域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27件(含美国专利3件),转让专利权2项;相关技术支撑应用单位开发新产品3项,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3件;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11)和行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15)。
04
潘晶
钛米机器人董事长、CEO,国家“万人计划”;国家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工商联执委、浦东新区工商联副主席。首批人工智能正高级工程师;承担国家科技部、国家发改委重大专项、国自然、上海市科委、经信委等项目 20 余项;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数字化转型特等奖、上海市抗疫新冠肺炎先进个人等。
05
赵士勇
恒宇医疗创始人、总经理,硕士、博士期间先后师从于姚建铨院士和顾瑛院士从事全固态激光器及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工作;曾任乐普医疗上市公司研发部经理兼项目负责人,尤其擅长有源介入类产品的开发。具有多年医疗产品研发、商业运营、企业管理经验,擅长构建研发团队,组织国内外资源,快速迭代新产品并将之产品化。
06
钟玉泉
民盟党员,医疗设备影像专业,复旦大学EMBA,任厦门纳龙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是国家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福建省高层次人才(B类)、慢病远程与智能化分会委员。
07
苏杨
副主任医师,博士,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毕业于同济大学。现任中国研究型冠脉介入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心脏康复促进委员会秘书、上海市肺动脉高压青年俱乐部成员。主持院级课题5项,参与申康重大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8篇,总影响因子40.27,已申请发明专利2项、新型使用专利2项。
08
张洪剑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 主治医师;担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人工智能分会青年委员;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4项;以第一/共一作者累计发表中英文论文7篇;授权国家专利13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参编论著2部和诊疗指导规范/专家共识3篇;组织包括介入机器人、导丝、导管等19个项目的研发、转化。
09
姜天骄
动脉网合伙人,蛋壳研究院院长,国家卫健委医疗大数据专家组成员,《中国医疗大数据产业发展报告》参与撰写者,海南卫健委数字疗法工作专班专家,中国首篇《数字疗法产业白皮书》撰写者,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产业授课导师,中欧商学院医疗MBA授课讲师,浙江大学授课导师,复旦大学授课讲师。曾任职方正证券研究所,产业金融部董事。获得《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第一名、《水晶球》最佳分析师第一名,《金牛奖》最佳分析师第一名等分析师奖项。曾撰写发布包括《TAVR产业估值》,《突围二尖瓣》,《三尖瓣:中国声音》等上百篇医疗健康产业研究报告,著有书籍包括:《重构大健康》,拟出版《数字疗法》。
10
孙浩
北京阿迈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部门副经理,本硕博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2015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进行公派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并同纽约“SUNY Downstate Medical Center”开展医工交叉合作,开始从事血管介入技术研究。毕业后,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成果曾获第二届“源创杯”创新创意大赛全国一等奖。曾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参与了中央军科委国家创新特区重点探索项目与美国NSF,至今具有超过7年的先进医疗器械研究与科研项目工程管理经验。共计发表19篇SCI高水平期刊文章与国际顶级会议论文,取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7项,受理13项。
增强医工交叉实践,四大特色等你来
1. 理论赋能实践,创新教材提供指导:结合CCI八年创新转化实践,CCI创新学院即将推出一套立足临床医生、指导创新转化实践的创新教材,强势赋能学员转化实践。目前,教材初稿已确定,涵盖医学创新的路径及原则,临床需求的发现、筛选及评估,解决方案/医工融合,知识产权保护,临床战略,注册法规,医保与市场战略,医生创新的路径选择及医学创新模式等创新转化全链条,CCI即将迈入创新教材指导全流程实践的新阶段。
2. 1主+2辅两段式系统性培训课程:第八期培训将分为两个阶段,以“项目评选站”为中点,前3站培训为理论课,后3站培训以项目孵化为主。按两段式培训模式要求,入选学员可自带创新项目,或在完成前三站的理论学习后,针对临床需求挖掘出新的创新项目。两个阶段形成一套主要课程。此外,培训还设置了云端选修课和企业云参观两套辅助课程,以增进同期学员之间以及新老学员之间的交流碰撞,搭建学员与企业间的交流平台,促进学员与企业间的对话交流。
3. 两大高校作为医工交叉实践基地:CCI已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涵盖学员/学生培训、创新项目孵化等多个方面,双向培养学员创新转化能力。由CCI、上海理工大学、东方脑血管创新俱乐部(OCI)合作成立的上海理工大学东方泛血管器械创新学院,也将与CCI共建泛血管医疗器械创新转化实践基地。CCI创新学院学员可同时依托两所高校资源进行医工交叉创新实践,并将获得相应的课程证书。
4. 完整转化平台支撑和系统转化服务:依托CCI成熟的系统创新项目孵化路径和资源支撑体系,学员可围绕项目调研、项目评估、知识产权保护、医工结合、技术转移以及产业落地等关键环节,享受概念验证、产品验证、产业验证全链条支撑和一站式转化服务。
招生要求、报名方式
招募规模:65人
招募对象:
1. 临床医生(35人)(须有明确的临床需求及初步解决方案)
2. 从事医疗器械、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制药、生物材料等相关行业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20人)(须具有一定的产品工程化实现基础)
3. 医疗器械或医疗相关企业的创始人、职业经理人(5-6人)(须有明确的项目计划,且为实际控制人本人参加培训)
4. 医疗领域投资者(5-6人)(须有医疗器械领域内的成功投资经历)
5. 专注医学领域、投资领域的专业媒体人才(1-2人)
报名方式及录取流程
报名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下载报名表格,其中医生填写附件1,工程师填写附件2,企业填写附件3,投资机构填写附件4,同时欢迎提供自我介绍的视频资料(2min内),可作为优先录取的条件。
报名截止时间:2023年8月1日,工作人员将于报名截止后5个工作日内与您进行电话沟通,最终录取结果将于8月底之前公布。
报名信息请发送至:secretary@ccihub.cn,报名邮件请注明“创新学院第八期报名+姓名+单位”。
录取流程:所有报名者都将经过初筛、笔试和面试三轮测试,通过者方可成为CCI创新学院大家庭的一员。
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