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逃脱的血栓
患者老年女性,因“发作性胸闷、气短10余天”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术后、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陈旧性脑梗死 、颈椎病、焦虑症、多发脑动脉狭窄、腰椎间盘突出 、胆囊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病毒性肺炎?”于2023-06-14收入院。
因患者外周静脉建立困难,经患者家属同意后于2023-06-27 11:00给予患者在局麻下行超声引导下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内置长度12cm,穿刺处无渗出。
6-27至7-2日护士每日给予患者肝素脉冲式封管,患者颈内静脉使用正常。
07-02 12:00患者液体输注完毕,护士给予患者封管时输液一侧脉冲式封管正常,未输液一侧回抽困难,护士反复抽吸出约3cm血栓。后改用另一支肝素盐水回抽,未见血栓,给予患者脉冲式封管,患者述无不适。
07-02 14:00责任护士与主管医师沟通后,患者目前病情稳定,已不需输液治疗,建议拔除深静脉导管,主管医师与责任护士边回抽,边拔除管路,未见吸附性血栓。
分享理由:
中心静脉置管是一种以特制的硅胶管经皮肤穿刺置留于体内,建立长期静脉途径,具有在体内保留时间长、导管弹性好、输液种类广泛等很多优点,尤其在胃肠外高价营养、化疗、外周静脉输液困难病人、危重病人抢救、中心静脉压监测等方面已广泛应用并逐步扩大,既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减轻了护士的护理工作量,同时也是保护患者静脉的措施之一。但中心静脉置管期间容易出现静脉炎、感染、意外脱管以及堵管等并发症。
近年来,随着各类输液导管在临床中的应用日益普遍,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catheterrelatedthrombosis,CRT)发病率明显增高,CRT的并发症分为局部并发症和全身并发症,前者主要是静脉炎,后者主要是血栓继发的栓塞事件,包括肺栓塞和反常栓塞。
护士采取脉冲式冲洗导管为何还会出现血栓?
是护士封管手法不对吗?
科室工作护士全是经过培训的高年资护士,并且患者从6-27至7-2颈内静脉使用正常,未见血栓,排除这个原因。
是患者液体滴完未及时更换的原因吗?
患者病情稳定,目前只静滴一袋液体,并且当时患者未有滴过现象。
患者未用一侧是不是一直未输液呢?
查看患者颈内静脉管路,一侧做了标识,另一侧未做标识,责任护士虽然每日给予患者冲封管,但不排除一直未用的可能。
查阅相关文献,双腔导管封管时两腔分开进行冲封管,只使用一腔导管输液时,另一腔不使用的容易造成堵管,建议交替使用,但是两个管腔交替使用在执行上存在一定困难,CVC导管前端为开口设计采用传统的冲封管手法,一腔正压封管时,形成的小漩涡会造成另一腔导管的开口端血液回流,导致导管堵塞。
相关文献指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遇到CVC导管时,可以采用单手双腔同时封管手法对两管腔进行同时封管,单手持2支封管液,2个针栓分别置于大鱼际肌和大拇指处,缓慢平推式封管,剩余约0.5ml封管液时停止,同时夹闭夹子。在执行操作时,责任护士要掌握好封管时机,封管时注意2支封管液匀速推注,同时推注结束,推注结束后立即夹闭夹子。
病案分析,反思总结
1、在临床工作中遇到双腔深静脉置管,我们该如何护理呢?
1)建议两腔交替使用,为方便执行,可用导管标识进行标记,按照日期单号、双号交替使用。
2)每天输液前2路抽回血并脉压冲管封不用的一路,当天输液结束封管,2 路需抽回血,脉压冲管后必须同时封管,封管时不能推空。
3)未使用的双腔 CVC:两腔都不使用时,每天都要进行冲管、封管一次。
4)未使用的双腔 CVC:每周一次维护,用大于 10 mL 生理盐水抽回血并脉冲封管,封管时必须两管同时正压肝素盐水封管。确保导管妥善固定,避免导管滑脱。
5)每天评估导管留置的必要性,对于不再需要的导管建议尽早拔除。
2、护士做好病情观察的同时,更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
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我们要打破思维定式,善于用评判性思维思考问题,凡事问个为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类问题,如何避免这类问题的出现,及时、有效解决问题,更好地帮助病人,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庞焕凤)
参考文献
[1]叶伟英.耐高压双腔PICC导管在危重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5):168,170. [2]曹字芳,姒怡冰,陶珺珺等.双腔Power PICC导管常见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5,(18):1655-1657. [3]汪乐,吴素冰.中心静脉置管血栓形成的预见性护理干预[J].医疗装备,2017,30(15):188-189.
END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