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D企业出海就能续命吗?
作者:沸话真多 本文为体外诊断网原创整理,24小时后先留言申请后方可转载,并需完整标注来源和作者,否则严究!
随着国内IVD市场愈发卷人的架势,不少IVD企业直呼:“不卷了!”,反而调转矛头指向海外市场。但将国内运用得炉火纯青的运作模式,直接生搬硬套到海外市场,真的可行吗?看完这篇你就知道了!
近日,在网上冲浪突然看到了一个话题“IVD企业国内卷不动了,盲目出海就能续命吗?”,加上前几日体外诊断网转载了小A妹的一篇文章“每一位IVD海外销售,都是孤独的勇士。”再加上,跟同事闲聊时,提及到印度的IVD市场,那真是不能去的程度!因为要饱受生理、心理的巨大落差的同时,还要保证公司的利益。那真是非常人能忍受的程度,也确实是勇士!
综上几大缘由,小编想和大家唠一唠:IVD企业纷纷出海,到底值不值?已经到怎样的地步了?难道盲目出海就能解决目前所处的问题了?
01.出海要面对什么?
目前,IVD市场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和机遇。这些竞争存在着众多的竞争对手,包括大型跨国公司、中小型企业和创业公司。这些公司通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推动技术创新和简历全球销售网络来争夺市场份额。
而随着竞争的增大,IVD市场空间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不止于国内,更是在于海外。从部分IVD企业公布的2022年报中,不难看出其业务的大幅增长均来自于海外。这样亮眼的成绩,无异于对“海外市场”望而却步的中小IVD企业是一种巨大的诱惑!然而,出海是益处多多吗?不见得!
据网络媒体公开的信息得知,当下IVD企业进军海外市场主要面对几大难题:
语言障碍;
技术支撑;
环境支持(法规和合规问题;市场推广难);
生理问题(文化差异);
质量问题(部分产品数据);
专利问题(国产专利创新少)。
因此,出海确是中国IVD企业面向国际化、成为国际巨头的必经之路;但盲目出海,却是对于中小IVD企业来说的下下策。即便是中国IVD企业在海外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增长空间,但并不妨碍进入海外市场仍然存在上述小编提到的一些挑战。
当然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有,那就是在进行海外拓展业务时,需要充分了解目标市场;加强品牌建设、市场营销;选择可靠的合作伙伴;亦或是厘清专利使用情况、规避风险…但这些方式更利于已经有规模储备的大型IVD企业。中小IVD企业若想分得海外市场的“一杯羹”,显然是难上加难、并不容易的。因此,更不建议中小IVD企业盲目出海!
02.IVD大企进军海外,布局全球脉络!
借此机会,小编也刚好和大家来盘点一下其他IVD大企的全球化进程:
全球化进程
3月16日,亚辉龙官宣亚辉龙日本株式会社(研发中心)(下称“日本亚辉龙”)喜迁新址,正式入驻东京都立川市曙町。(亚辉龙,冲出国门!!!)
4月20日,中国第三方医检龙头——迪安诊断宣布第一家海外医学实验室即将开启!此举意味着迪安诊断正式进军越南!(中国第三方医检龙头第一家海外医学实验室即将开启!)
7月17日,迈瑞官宣其武汉研发中心封顶。至此,迈瑞拥有深圳、武汉、南京、北京、西安、成都美国硅谷、新泽西、西雅图以及欧洲十大研发中心,已然形成庞大的全球化脉络布局!(迈瑞:大吉!)
除此之外,迈克、万泰、达安等多家企业都在正在积极进军海外市场,在各自的年报中也称:未来也会将海外业务作为战略规划的重要板块。详见:被罚没500多亿,小米、华为都被坑惨了!IVD企业需谨慎!!
03.大环境向好!出海仍需谨慎!
从上部分各大IVD企业公布的最新消息看:中国体外诊断已经扬帆起航!能够实现这些的基础,单靠盲想是远远不够的!而上述能够实现完美出海的前提,是面向海外需求进行的本土化研发;是根据每个国家制定的“一国一策”…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2023年5月的最新出口贸易数据来看,目前IVD产品已经被极大地允许出口,政策的加持给了IVD企业最大限度的出口准则。这样一来,拥有一定人脉资源、相当的技术支持再加上进口政策的允许,实力雄厚或者是后备资源充足的IVD企业势必会在海外市场闯出一片天地。而剩余的中气不足的中小IVD企业未必幸免于难,其出海之路也难免会历经波折坎坷!
那么对于IVD企业出海,屏幕前的小伙伴怎么看?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积极交流想法!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